全国最大的连姓聚居地,位于前黄镇坝头及周边二十多个自然村。包括凤林、凤山、凤南、凤阳、凤安、凤北、坑内等行政村属下的刘上、下墩、后厝、大厅、后山、西吴、乌边、刈林、田墩、蔡头桥、埭中、北洋、中洋、顶下坑内、朝林、顶坂、安兜、社塘、前埔、后宅、外坑、后洋、溪墘等地及南埔镇岭口村(俗称坝头仔),人口近三万人。而据杨绪贤《白话台湾区姓名堂号考》,1978年台湾全省连姓人口共计28318人,名列台湾各姓人口第74位。就是说,单坝头一地连姓人口就与全台连姓总人口差不多。
稽考史籍,坝头连姓源自山西上党。据仙游县《凤阿连氏阿头族谱》和坝头连氏族谱原本《阿头谱》载,连姓入闽始祖连恺,字广志,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以明经擢第,官至江苏常州尉、叶州通义大夫。唐僖宗中和年间(882—885年)因避兵燹弃官奉双亲入闽,卜居福州府闽县。延至第9世连治,于南宋孝宗隆兴年间(1163—1164年)弃文从武,以功封镇南将军,淳熙年间(1174—1189)封升吉侯,旋加封右邦丞相。因佞臣变乱朝纲,三谏不纳,“恐祸延林木,遂退隐,迁入兴化仙游云顶山北方卜宅,以姓为地号,名连坂,住斯焉,始建府地”。后连治以该地风水受伤,迁居前连村。连治生连应祖,连应祖生三子,长连钺,次连钊,三连锡。连钊,字兆钦,于南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1204年),自仙游县连坂迁入泉州府惠安县,卜居于七都曾占尾一地,为今泉港区坝头连姓之鼻祖。连钊开基至今八百年间,其子孙不断在坝头及其周边地区繁衍生息,连姓人口已近三万人。
连姓东渡台湾及迁向东南亚的,以漳、泉二府为多,其中有一部分是从坝头迁去的。据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主席连战称,其先祖“自泉州府北连姓聚居地迁名”。追根溯源,每年均有连姓后代从台湾或南洋回坝头连氏宗祠祭拜祖先,寻访祖居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