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泉港一带盛行一种名为“花会”的赌博。它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常害得参赌者家破人亡,也严重破坏了生产,扰乱了社会秩序。
花会赌博,它以37个鬼神的姓名作为参赌者押注的内容,还为每个鬼神编造极能诱发人们产生侥幸心理的离奇故事,诱惑人们参加。当时社会上流行一本小册子,罗列这37个鬼神的姓名及其故事,嗜赌者争相传阅,视为赌博指南。
这种赌博,都由乡里有势力的大房头人合伙设庄当会头。他们都雇有叫做“走花会”的人,到处招人参加这种赌博。参赌者只要将钱用纸包封,外写要押的花名、钱数以及自己的姓名即可,“走花会”的人就代其赴赌场参赌。花会赌博于每日下午五、六点钟在约定地点开赌一次。
开赌时,花会头当众摆出用红纸书写的37个鬼神的花名,然后双手捧着一只碗,碗里放4粒骰子,再用一只碟子将碗盖住,给37个鬼神的姓名逐个摇骰,掀开盖碟,数点。以点数最大或“四红”16点为“通大”,作为当次的花名。凡押赌注于该花名的,1文母钱可赢28文,连母钱共29文。还有叫做摇出“双头透”的,押中者1文钱可赢840文。如此高额“赌利”,是诱惑人参赌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种赌博,花会头可稳收赌利,没有风险。假设每次开赌,37个花名每名有人押赌注1文,总共37文,其中1名押中花名,取去29文,花会头就净赚8文,占押注总金额的21.6%。所以,从总体上说,花会头次次都是赢家。
当时泉港一带男女老少普遍参加了这种赌博。为了想押中次日的花名,抽签、扶乩、卜卦以及搬来阿爷公、粪桶婆、木屐神、筷子鬼。祈求神明指点有之,三更半夜入宫庙、上孤坟祈求神鬼托梦指点者有之。见面时交谈的是神说啥话、鬼托啥梦,真是如痴如醉,似癫似疯。赌徒又往往以“签诗”、“乩语”、“卦象”、“神话”、“鬼梦”,联系37个鬼神的故事,牵强附会,确定次日必能押中的花名,一旦认为准确无误,便倾尽衣囊,孤注一掷。当时流传这样的顺口溜:“一文铜钱二八赢,夫兴妻也兴”,“一文铜钱赢二九,妇女苎筐翻筋斗,男人田园荒废长野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