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永清

家乡区县: 廊坊市永清县

 近两年来,永清县旅游文化、精品文化、群众文化可以说大放异彩,“三大文化”正日益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调味品”。  旅游文化拨地而起

  几年前,无论是外界人士,还是永清当地百姓,恐怕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既无名山

-->

大川,又无经济基础的普通平原小县,有朝一日能够拥有红红火火的旅游产业,这不能不说是永清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和奇迹。

  永清县委副书记王路敏为这个奇迹找到了答案,他说:“永清虽然没有现成的旅游景区可供使用,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但永清有资源、有智慧,凭这些,永清成功迈出了旅游开发的第一步。”

  据考证,永清作为宋辽战争时期双方交战的缓冲之地,保存了“地下古战道”、“辽代白石塔”等珍贵文物及“穆桂英大破迷魂阵”、“穆桂英阵前诞子”、“韩颜寿误陷泥塘”等取之不尽的历史传说。而横亘永清的永定河,曾有“十年九涝”之说,在与洪水斗争的过程中,同样留下了大量文物、传说及自然文化遗产。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积累,该县已拥有51万亩林地和32万亩无公害蔬菜,分别被国务院、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却成了永清县开发旅游的法宝。

  2003年11月,永清县把旅游经济确定为全县四大经济工作之一,以创新的思维,探索、整理出了“宋辽战争历史文化”、“永定河故道风情文化”、“现代生态农业观赏文化”三大旅游文化体系,并以三种文化底蕴为依托,按照“积极、稳妥、协调”的方针和“高起点规划、滚动式开发”的原则,确立了三步走的总体开发战略:第一步,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先期开发建设较为容易的项目;第二步,在完善首批景点建设的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招商引资,全面实施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第三步,在完成前两个阶段的开发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旅游开发所积累的资金,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挖掘,重点建设人文主线景区。

  如今的杨家营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农家乐”民俗接待村,但提起一年前开办初期的情景,首家接待户杨凤田仍然记忆犹新:“那时候,乡亲们都不看好‘农家乐’,觉得我们天天吃的粗茶淡饭哪能赚钱?县旅游部门的领导跑了十几趟,反复给大家做工作,还是没有人愿意开办,我是村主任,就和另一个村民带了个头儿。”为了让大家尽快看到希望,县旅游部门在加大宣传的同时,聘请专业厨师对接待户进行培训。服务不规范,旅游部门的领导、工作人员就主动当起了“服务员”,为乡亲们做示范。经过半年的努力,农家饭终于“吃”出了影响,“吃”出了效益,仅春节期间,杨凤田一家就靠“农家乐”收入了3000多元。实实在在的效益,让乡亲们看到了希望,鼓起了信心,仅一年时间接待户就由原来的2家发展到现在14家。

  2005年1月份,永清旅游开发办主任索中学代表永清旅游部门随市领导一起参加了中央旅游卫视的“城市请柬”节目。在节目开拍前,索中学向主持人杨杨赠了一只烙有“金鸡一鸣唱吉祥,和谐社会亮廊坊,为杨杨而作”字样的烙画葫芦,对这件礼物杨杨爱不释手,一直背着它在现场忙碌。而扎有“永清旅游”字样的数十只蝈蝈笼也受到了现场观众的欢迎,被大家争抢一空。索中学说:“这些小礼品虽然廉价,但都是我们永清人诚邀天下宾朋的精美请柬,走到哪里,我就要把它们散发到哪里。”为了宣传推介永清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内涵,旅游部门先后制作了介绍永清旅游的宣传资料4万份、专题片2000套、纪念邮票200套、纪念品2万份,在北京、唐山、河南等省市的大型旅游资源推介会、5.18、10.18等大型商贸活动上宣传推介永清;在中央、省、市等新闻媒开展广泛宣传;制作永清旅游网页,面向世界展示永清,有效提升了永清的知名度。

  为加快推进具体项目建设进度,他们针对重点项目分别制作了详细的项目建议书,通过网上发布、召开项目发布会等方式吸引客商到永清投资兴业。凡涉及旅游项目的细节问题,坚持一事一议,县主管领导亲自挂帅针对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从而使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与北京统一石化公司签订协议,投资7亿元开发森林公园;与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签订协议,万亩华侨爱国林落户永清;与美藉华人签订协议,投资300万元开发建设珍禽观赏园;与北京金秋林业有限公司洽谈投资100万元建设的占地20亩的民俗垂钓园已经开工……同时,他们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争取道路专项资金100万元拓宽了去京南白塔景区的道路;争取省、市旅游项目专项资金7万元,建造两座高标准旅游厕所;宋辽古战道国保申请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旅游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服务行业,永清县委、政府注重发挥各部门的协调性、全面性,在旅游规划编制、资源配置、从业队伍等方面实施统筹管理。并定期召开旅游工作会、工作调度会,调动各方积极性,树立整体观念,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的共同努力下,永清旅游实现了蓬勃发展,2004年以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多人次。

  精品文化群星璀灿

  在第四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由永清县评剧团编排的大型现代评剧《警钟》获得了“优秀演出奖”,社会各界对这部戏更是好评如潮,是评剧界当之无愧的艺术精品。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大戏,从策划到首次彩排只用了20天时间,投资不足15万元,可以说,《警钟》的成功是永清文艺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的背后,熔铸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在《警钟》排练期间,县领导一直予以高度重视,并鼓励大家一定把戏排好,为永清争光。县委副书记王路敏和有关领导还做到每晚排练必到,演员在台上排练,他们在台下指点,细到每一个唱腔,每一个动作;从排练到公演,大田公司、燕南春酒业、天都文化中心、交通局、国税局等企业和单位始终鼎力支持……领导的关心与群众的支持,成为演职人员最大的动力,担任《警钟》剧本改编任务的金路明老人,昼夜奋战,一周时间写出了剧本;武海鹰、叶其芳自已开车多次去天津、安次等地取景,义务制景;导演兼男一号赵洪泽虽然挑着剧组中最重的担子,却是一位不领报酬的义务支援者;演员景莲芝赴唐山参赛前父亲病危,她与丈夫王泽永(剧团琴师)毅然随团参赛,比赛期间,她得知了父亲去世的消息,却坚持演完最后一场才回家奔丧……原中国剧协党员书记、现中国戏曲家学会副会长王蕴明在观看演出后赞叹说:“一个县级小剧能够排出这么大主题的好戏,而且演得如此成功,我应该向这个县的人民致敬,向这个县的人民学习。”《警钟》的成功,叫响了永清的文化品牌,也为永清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地灵人杰,在永清文化界,拥有许多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颇具影响的书画家、艺术家,永清县历届领导班子无论是从创作上,还是生活上,对他们始终倍加关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联合授予了永清县南大庄村徐艳丰“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他的秸杆扎刻艺术被称为“东方构成学的典范”。徐艳丰自14岁起研究秸杆扎刻,40余年间,创作了《佛香阁》、《故宫角楼》、《江南钟楼》等数十件艺术精品,先后获得过十几项国家及世界级荣誉。同时,徐艳丰还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北京民俗博馆、河北省群众艺术馆等馆所收藏,但面对外国人的高价收购徐艳丰却不为所动,《中国青年报》曾以头版头条报道徐艳丰拒售《佛香阁》的事迹。英才多桀,2003年初,年仅52岁的徐艳丰被查出患有严重尿毒症,必须实施换肾手术,但高额医疗费却难倒了这位一生不为金钱的艺术大师,为了不拖累家人,徐艳丰曾几次准备自戮。永清县有关领导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组织干部职工为徐艳丰捐款,当县领导捧着2万多元捐款送到徐艳丰面前时,面对领导和家乡父老的关怀,徐艳丰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县委宣传部与北京电视台、《中国文化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各大媒体取得了联系,对徐艳丰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造成了强烈反响,短短2个月内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6万余元,医院也免去了徐艳丰的床务费、取暖费、饭费。经过半年的治疗,徐艳丰已康复出院,他说,是永清父老和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今后我要努力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回报大家。

  在关怀老一辈艺术家的同时,近年来,永清县委、政府又不遗余力发掘、培养了一大批文化新秀。李宪昭是永清青年书画家中的佼佼者,他的油画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曾获得了第12届群星奖河北省一等奖、全国优秀奖。2003年底,县宣传部长王秀富偶然结识了李宪昭,在欣赏了他的几幅作品后,王部长对他精湛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恬淡优美的绘画风格赞叹不已。出于惜才之情,王部长再次登门拜访了李宪昭,在李宪昭家中,王部长目睹了这位青年画家拮据的生活环境,经询问后得知,李宪昭自几年前于某企业下岗后,便失去了固定经济来源,一家四口的生活全靠卖画维持。为了给李宪昭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也为了给永清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经王部长多方奔波,2004年6月份李宪昭成了永清二中的一名美术教师。在永清县李庄子村有一户农家院落,除干净整洁外,与其他农家小院并无区别,但它却是华北地区藏品最多的农民个人收藏馆。小院主人李瀛是位过年花甲的农民,他自幼爱好收藏,几十年间积累藏品达到了数万件,品种包罗万象。但几十年来,李瀛的收藏品一直“养在深闺”不为人知。2003年底,县旅游局局长索中学在与人闲谈时得知了李瀛老人的情况,第二天便赶到了李庄子。李瀛的藏品让索中学震惊不已,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欣赏到老人的藏品,索中学开始与李瀛商议帮他成立个人收藏馆。索中学就请来了市、县两级文物所的专家来帮老人作文物签定,又带领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帮老人重新设计布置藏品,并联系各家媒体广泛宣传。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准备,李瀛农民个人收藏馆终于面世,全国各地专家学者、收藏爱好者纷纷慕名前来参观,而参观者无不称奇。

  数量众多各具特色的精品艺术,犹如满天繁星,照亮了永清文化事业的天空。

梦幻(2014-04-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