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社火
每当爆竹声响,在辞旧迎新的新年,社火为新年增添了不可磨灭的色彩,传统的社火会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快的锣鼓,出现在城镇和农村,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流行于凉州的民间社火,阵容庞大,形式独特,装扮艳丽,表演精彩,引人入胜,风格鲜明,明显地保留了古典西凉乐舞的遗风。社会由一个村的村官组织,因为这是一直流传下来的一个愉快庆祝新年的民俗,所以一个村有好的各式各样的服装与道具,一个村的组织人员是这个存的最高领导人,在整个社会队权威大、威望高,一般而言,这个样的人都是一个村年龄较长的人,他领导人们一起迎接穿天的到来,锣鼓喧天、全村齐欢迎接接下来的日子红红火火,很具有地方特色。
社火,人们不仅是迎接新的一年这么简单,他还有一种说法,还主要以驱鬼神、除瘟疫、祈福避邪为主,比如说在社会中有好多人家朱门请这个社会队来自己家里闹,其实这主要是在闹春,还有就是想在新年让自己家的日子红红火火的,还有就是迎神、驱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火内涵也更为丰富,成为春节拜年不可或缺的内容,社火形式也在弘扬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好多动作与说词随环境、对象的不同,其内容也不尽相同。
凉州民间传统社火队的结构,一般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就是组织人,也就是一个村威望较高的人,在领导人的带领下进行各种仪式,迎新纳福。
第二部分是鼓乐队,一般由大锣、大铙、大钹、铰子、长号、唢呐等组成。社火队行进表演时,配以锣鼓音乐,表演的人们按锣鼓音乐的节奏扭摆踏步,左右摇晃,显得十分热闹和谐。
第三部分是天公和天母。天公天母的扮相是一对农家夫妇。天公扛着锄头,拿着木锨;天母提着蓝子,拿着笤帚。凉州民间传说天公天母是司农之神,专管人间耕作之事,象征着勤劳与智慧,他们行进之地,来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公与天母的表演动作十分逼真生动,天公挥锄耕作,握锨扬场;天母撒种扫地,送茶送饭。同时二人边唱边舞,真个是“夫唱妇随”。
第四部分是腰鼓队和蜡花队。腰鼓队也叫鼓子队,打鼓人被称为鼓子匠。鼓子匠一般为古代武士打扮,身穿黑色双排扣武士装,足蹬长筒靴,头戴黑色英雄巾,上扎红绒花,各背一面羊皮鼓,双手执鼓锤,边行进边打鼓表演,动作粗犷有力。蜡花队,人们画着各种丑样伴着各种动作列队敲着小锣,前面还有带队的人,前面的人多做更增加滑稽好笑。辛苦一年,借着这个劲头释放自己,为大家带来欢乐。
第五部分,就是重头戏了,很抢风头镜头的,巴彦古代的各种角色,比如说西游记吧,他们各种道具、各种滑稽更有一番情趣,小孩子很喜欢的。这个需要表演的人不多。
最后一个部分,需要的人只有一个人,这个人扮相更丑,手里拿着玲,戴着毡帽,非常自由、很嗨的一个重头任务,他可以随便指挥一个队进行各种表扬。
凉州社火,永远的风景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