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山传奇留存

扁担山位于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西15公里。是布依族聚居之区。四面皆崇山峻岭,中为槽子。从安庄之白水河溯流而上,至槽子中段,秀峰兀立,丘壑幽深。河流婉转激扬,多处跌为瀑布。

逾数里,有一上阜,高约30米,宽20余米,长达1公里。中有石告一线通,青草蒙茸,苍苍一片,横卧于田畴之间。两端小山突起,树木葱茏,山下各有小村,北曰保戛,南曰孔马。状如扁担荷物,故名扁担山。人行其上,四顾阡陌纵横,群山献翠,鸡犬之声相闻。该土阜历来是布依族人民欢庆传统节日的天然广场。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各寨男女青年穿丽服,跨骏马,带着武器齐集于此。男子赛马比武,女子跳舞抛花,鼓乐喧天,人山人海。七月初一至十五,则有一种近乎跳神的活动,名曰“放八仙”。盛况与春季赛马比武相埒,颇具浓厚的民族色彩。

扁担山乡村游

镇宁自治县扁担山乡的发展劣势是人多地少,其优势是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等方面的旅游资源丰富,国家4A级风景区夜郎洞就在扁担山乡境内。“扁担山乡扬长避短,从农家乐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和休闲旅游三个方面来打造乡村旅游业,”乡长卢振邦告诉记者,“大抵拱已经成为镇宁布依蜡染产品最大的乡镇市场,全乡从事民族旅游产品加工和销售的人数已经超过15000人”。
上硐村:切入“三农”的典范
扁担山乡依托4A级夜郎洞景区,在上硐村修建6家农家乐。“村民基本上是零投入,卫生间改造是政府出的钱,电冰箱消毒柜都是我们送下去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府投入5万元进一步完善村容村貌,村民的积极性也很高,修平了通往自家的小路,装修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利用自家闲置的庭院,开起了特色农家餐馆,吸引了夜郎洞景区小旅游团和散客,是上硐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途径”。
“布依人家餐馆”老板王永科告诉记者,双休日的客人最多,要接待50名游客左右,毛收入近千元。“我们的农家乐离夜郎洞景区才300米,不少游客喜欢过来吃我们的农家味,说好吃又实惠,”他乐呵呵地说:“3个包间2个标准间,周末一般都要住满。”
上硐村成为了镇宁探索旅游业切入“三农”发展的成功典范,今年春节、去年“五一”和“十一”长假接待的游客就超过万名。
大抵拱:最大的蜡染交易乡场
扁担山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乡,布依族人数占人口总数97%。该乡的布依族老人在家看管小孩时也闲不住,都要刺绣或加工蜡染来消遣时间,而刺绣和蜡染则是妇女们农闲时节的选择,家家门口都晾晒有蜡染布条,形成一道民族风情的风景线。该乡被文化部授予“蜡染艺术文化之乡”。
大山乡近邻黄果树和龙宫风景区,蜡染、刺绣等民族工艺品被旅游市场推动成为旅游工艺品,夜郎洞景区开发后,扩大了民族工艺品的需求量,专兼职制作旅游产品的人数骤然增加到万人。为了提高民族工艺品的质量,大山乡政府聘请省市专家入乡对从业人员免费培训,学员的初步计划是50名,但开课后深受群众欢迎,人数增加到100余名。
技能培训后,“布娃”的制作技术得以引进,“布娃”、刺绣和蜡染构成了全乡的三大民族工艺品。蜡染则呈现专业化倾向:有人专门刺绣,有人专门作围裙,有人专门收购“零件”组装成一件完整的布依衣服,还有人专门做销售,一心闯市场。
大抵拱是大山乡每周赶集一次的乡场,汇聚了全乡所有的蜡染工艺品,一场的交易量仅布依族裙子就要超过120条,单价2400元左右,是镇宁全县所有乡场中最大的蜡染交易市场。
风情园:布依文化的全面展示
沿着果布河修建“扁担山民族风情园”的构想与论证,一时成为扁担山乡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心。扁担山乡,曾经被诗人王家鸿抒写《扁担山》诗篇而问鼎全国民族文学奖,而政府则是看到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都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如何让独特的资源成为富乡的门路,是党政干部和广大群众苦苦求索的问题。
“果布河可以垂钓,可以漂流,沿河有18个布依族文化村寨”,乡长卢振邦告诉记者,“我们的思路是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资源同时开发,修建成扁担山民族风情园,以休闲娱乐的方式推向游客”。园区的初步计划面积为20余平方公里,已经成为全县招商引资的主要项目之一,台湾等地的老板前来考察过。
旅游开发思路,卢振邦持“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生命力”的观点,而扁担山的布依文化相当深厚。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布依铜鼓十二调的代表性传承人王芳仁,就是该乡革老坟村的村民。全市首家布依族文化陈列馆就是在革老坟村,馆内收集有布依铜鼓、二胡、锣等民族演奏乐器,以及布依服饰等大量的镇宁北片区第二布依土语区的布依族文化产品。

好人1号(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