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的风俗习惯之三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城区

 惠州民间传统的婚嫁礼俗,以封建礼教诸俗为基础,大多显得繁文缛节,劳民伤财,可说是颇多陋俗。儒家经典《礼记·昏仪》说:"夫权,始于冠,本于昏(婚),重于喪祭,专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昏(婚)礼者,礼之本也。"可见儒十分推重婚姻礼俗。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儒家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五彩缤纷、礼制颇多的婚俗文化。惠州的传统婚俗,大抵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一个地方的具体表现。
封建社会的几种婚姻形式,如"包办婚姻"、"买卖婚姻"、"聘请婚姻"、"指腹婚姻"、"童养媳婚姻"、"荒婚"、"望门婚"、"幂婚"等等,惠州均有之。其中聘娶婚姻尤其盛行,聘礼、聘金不可或缺,在今日惠州依然可见其遗风。

  聘娶婚在惠州有悠久的历史。光绪《惠州府志》记曰:"婚姻,俗用槟榔为聘,以多为贵……其聘仪妆奁则称家之丰约为之"。"俗用槟榔为聘"中的槟榔,旧时中药铺有售,在聘礼中,它多具象征意义,而真正的聘礼传统都是以银钱、食用之物为主的。"府志"说聘礼"称家之丰约为?quot;,实际上,即始"约"者,聘礼的数量也是相可观的。

  惠州传统的聘娶婚姻的礼仪十分繁锁复杂,从开始的媒人提亲,到最后的三朝回门之俗,其间历卜吉、过礼落定、报日、过大礼等婚前诸礼及铺房、亲迎、拜堂、滞新娘等盛大的联姻仪式。

  惠州民间的繁杂婚俗,是由封建婚嫁礼仪的"六礼"演变而来的。"六礼"起源于周朝。《礼记》记述当时应循的婚姻程序为"纳采"(媒人提亲)、"问名"、"纳吉"(男方卜吉,女方正式认婚)、"纳证"(下礼落订)、"请期"(婚期的商定)、"亲迎"(迎亲接新娘)。这6个环节就是所谓的"六礼",是封建礼教中最早的确婚姻礼仪。其后两千余年,六礼虽有变异,但万变不离其宗,今日各地的婚仪中都依然可见其影子。 惠州传统的婚嫁礼俗,大抵按如下几种程式进行:(一)提亲 (二)过大礼 (三)接新娘 (四)滞新娘 (五)三朝回门

 

伍晓萍(2014-11-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