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的风俗习惯之四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城区

传统节日风俗既是一种颇为具地方文化特征的传统习俗,又是一种地方的民俗事象。

  传统节日既具有延续性,既有它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流向,又具有变异性,既在延续的过程中,受一个地方人情风俗的约束和受历史演变潮流的冲击而产生变异:一些习俗变化、甚至消失了,又生成了一些新的习俗,这就在各地产生了一些较有独特风格的节俗文化。惠州民间的传统节日风俗,就是如此。

  传统节日有农事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游乐节日之分。但惠州现存的一些节日却不能简单地归属哪一类。如农事节中的"十月朝",本是庆祝晚造丰收,让牛歇耕,但多有祭牛、祭神等活动,加进了许多的祭祀成分;又如纪念性节日"端午",是纪念屈原的,"清明"据说是纪念介子推的,但这些节日又多有祭祀和游乐等内容。故现存的传统节日,"终合型"的居多。

  从惠州传统年节及其风俗来看,应该说有相当一部分是汉民族传统节俗的自然延续和翻版。惠州春节的扫尘、守岁、拜年,元宵观灯,清明祭墓,端午赛龙舟、吃棕子、挂菖蒲艾蒿,七月十四醮事、祭鬼,八月十五拜月亮、吃月饼等等,都是和汉族大部分地区相同的节俗。但是也应看到,汉族大部分地区相当多的传统节俭在惠州有了变异。如正月半的摆山灯,二月二伯公会和二月十九观音会的做会形式,七月七夕储七夕水之俗,七月十四道佛混杂的"盂兰醮事",九月重阳放纸鹞及制作习俗,"十月朝"风俗,"过冬"风俗等等……不胜枚举,数量是相当多的。应该说,这里面不公公有变异节俗,而且不少是本地独有,即土生土长的节日及节俗,如正月二十补天穿之挂门蒜之俗,正月半之人公仔展览,四月八买扇之俗及无鱼风俗,六月六祭拜太阳仪式等等。

  惠州的传统节日文化呈五彩缤纷,既继承了中国传统节俗文化的传统,同时又体现了惠州地方传统文化的特征,不失为一份丰富的地方文化遗产。
惠州民间最主要的传统节俗:春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

  按惠州的传统习惯,男女还在婚嫁的时候,就举行"求子"的仪式。闹新房之时,家人多备糖莲子,让客人食时,说句"莲子(连子)",以讨口彩;还备葡萄、石榴等多仔的水果待客,寓意"多仔"。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子嗣观念甚为强烈。惠州市下角丰山附近,旧时有哟座"摸仔庙",妇女怀了孕,想要生一个儿子,就到庙里拈香拜佛,然后就到庙中的一个小洞里摸东西,洞里有蚌有螺,传说是摸蚌生女,摸着螺,就生儿子。怀孕的妇女,如果这时摸着的是螺,就如释重负;如摸着蚌,恐怕要大哭一场了。此庙在旧惠州名气很大,由此足见惠州民间传统子嗣观念之强。

 

 

伍晓萍(2014-11-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