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历史深度纷繁演绎着这个城市文化的厚度,一个城市的历史辉煌永远是这个城市文明的高度,一个城市历史的悠久永远是这个城市和人民的自豪与骄傲。
阿尔山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市,作为一个城市,阿尔山是年轻的,但阿尔山的历史是久远的,厚重的,亿万年前的第一次火山訇然喷发,就为阿尔山刻下了第一道历史的印痕。
阿尔山地处祖国边陲,大兴安岭腹地,因而阿尔山的历史一直掩映在崇山峻岭之中,掩映在挺拔俏丽、高高矮矮的松桦花草之中,它仍带着火山喷发的余温,散着松脂的清香,散着花草的芬芳…
历史是个幽默大师,它常与后来人开着各种玩笑,让人捉摸不透,超出世人的想象。阿尔山地处偏远,但这偏远却并没有阻隔阿尔山历史上人类探索和追求的足迹,以及因这方神圣美丽的水土而在此繁衍,生生不息…
历史上阿尔山曾是北方部族之间的杀伐之地。公元前209年,大兴安岭森林部族东胡与西部的草原部族匈奴在哈拉哈河畔打过一场大仗。战争的原因是东胡王向匈奴单于冒顿索要良马美姬,对此冒顿都忍了,但后来他要把双方共有的中间地带据为己有,于是冒顿发怒了,率草原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破东胡。东胡兵分两路逃跑,一路向北退到鲜卑山,即现在的大兴安岭北段;一路向南逃入乌桓山,即现在的赤峰市一带。这两支东胡人演变成了后来的鲜卑部族和乌桓部族。哈拉哈河流域还是蒙古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公元1000年初,大兴安岭北部山区的一个蒙古部族,在额尔古纳河流域强大起来。他们从密林中走出,占据了克鲁伦河流域和肯特山区,其首领铁木真就是后来的成吉思汗。铁木真在征服北方各部族过程中,有两次重大战役都发生在阿尔山及周边地区。第一次是1201年,铁木真联合王罕,在哈拉哈河上游摆下战场,消灭了北方劲敌泰赤乌部和塔塔儿部,占有了克鲁伦河至哈拉哈河的广阔牧场,人力物力大大增加。第二次是1203年,王罕首先在阿尔山西南向铁木真发起了战争,铁木真战败,连战马都丢了,真可谓落荒而逃,只好沿着哈拉哈河向贝尔湖退去。经过一段休整,铁木真部的战斗力得到了恢复。当年秋天,有一天铁木真得到了王罕举行盛宴的消息,便突发奇兵包围了王罕的营帐。双方大战三天三夜,王罕大败,其部众全成了俘虏,王罕也在逃亡中被追杀,蒙古军在哈拉哈河上海的两次胜利,使铁木真完全占有了大兴安岭及其北方的草原,从此有了稳定充实的基地,为他开创蒙古汗国和后来的大元帝国的建立拉开了帷幕。
到清朝的雍正年间,阿尔山被列入统一的大清版图,属新巴尔虎左翼辖地。
更耐人寻味的是,过去阿尔山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竟然遭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可见日本军国主义对侵略中国确实绞尽脑汁,欲壑难填。据闻,日本曾经派人深入调查,写出了洮南至满洲里的调查报告,计划从洮南一路掠夺至满洲里,后来由于战事失败才到阿尔山中止,如果日本军方的阴谋得逞,阿尔山的历史将会是与现在大相径庭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即把侵略的魔爪伸向阿尔山,1932年,日本关东军第三方面军第107师侵入阿尔山一线,司令部设在五岔沟,并开始修建铁路和军事工事,大肆掠夺这里的木材资源。
1939年,震惊世界的“诺门罕战役”爆发。日本侵略者把阿尔山作为兵员和物资转运站,阿尔山也成了整个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战争从1939年5月4日开始,到9月16日停战,历时135天。战争是日本、伪满洲国同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双方投入兵员20多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余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共死伤6万余人。诺门罕战役在世界军事史上是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立体战役,当时苏联的朱可夫元帅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乔巴山元帅都参与指挥了这场战役。日本关东军在这场战争中损耗了54000多兵员和大量武器。后来又发动了细菌战,但最终仍遭到惨败,只好被迫停战讲和。日本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失败”。
1940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联三支队,在队长王明贵和政委高禹民的率领下下,在阿尔山打了一场漂亮仗,击毙了不少日军,其中还有日军的一个少将,这次战斗在中国的抗战史上有较大影响,被日本人称为“阿尔山事件”。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第39集团军、第53军和近卫军第6军向阿尔山地区的日军发起进攻,当时阿尔山是苏军进入我国东北的西线。苏军与中国军队联合作战,很快解放了中国的全东北。
1946年,共产党领导下了喜扎嘎尔旗成立,阿尔山地区成为喜旗的辖区,后来阿尔山划入科右前旗管理。阿尔山于1953年建镇,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市。
更多精彩尽在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32229811.html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dianranbushidengzhan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