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古文化遗址的陆续发现,证明了平度先民曾经创造过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古代人类文明。
以平度东岳石遗址命名的“岳石文化”的出土,进一步揭示了距今四五千年前,在今天平度境内就有不少地区尤其是大泽山西麓的岳石河沿岸,平度的先民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东夷文化,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变革开放的齐文化铸就了先秦、西汉时期时平度的灿烂与辉煌。众所周知,齐国从姜太公封齐始就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尊贤尚功”、“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等社会变革措施及政策,大搞开放型经济。可以说,正是齐人这种强烈的变革开放意识,才使齐国成为泱泱大国,雄距东方。
公元前567年,齐将晏弱破莱之棠邑(今平度境内),虏莱共公,莱国并于齐,始建即墨城(在今平度大朱毛村一带),后发展为胶东半岛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战国名城,而与齐国首都临淄比肩,被称为“齐有临淄、即墨之饶”。要知道,临淄当时是全国最大的商业都市,曾有“联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之誉、“天下之人冠带衣履,皆仰齐地”之说。能与临淄比肩,足见即墨城之繁华。可见当时的平度是有多富足。
从政治上看,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先封其子刘彻为胶东王,后封另一子刘寄于胶东。刘彻就是以后的汉武帝,刘寄就是以后的康王,现今平度古岘境内的康王坟即是刘寄死后的墓葬。刘彻和刘寄都是汉景帝的爱子,他们都先后被封在胶东,就可证明当时胶东国不仅政治地位重要,而且也是经济富庶之地。
从经济上看,据古书记载,全国当时共设铁官49处,其中,“郁秩,有铁官”。郁秩就是今天的平度城。近年来在平度铁岭庄发掘出土了大型汉代冶铁遗址,可以断定就是当年的“郁秩铁官”之所在。“郁秩铁官”这件事,说明了当时平度在全国已经具有了较高的经济地位。
从文化人物上看,平度历史上,齐桓公时出了名大夫宁戚;西汉时出了天文学家徐万且和古文经学大师庸谭以及名孝廉公沙穆,公沙穆有五子,皆名于世,有“公沙五龙,举世无双”之美称。1982年,平度市灰埠镇侯家村“九冢桃花山”一个汉墓区发现的《王舍人碑》,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碑上的书法,被誉为隶书瑰宝,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平度境内书法艺术水平之高。
从人口上看,据记载,西汉末,胶东国有8县32万人,平均每县4万人;东莱郡有17县50万人,平均每县3万人。今天平度辖境约为当时4县之大,推算起来人口也有十三四万,属于当时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地区。
从以上各个方面来看,平度在当时真可谓是一个富足的好地方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