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县天生桥

家乡区县: 贵州省盘县

 在“地无三尺平”的贵州省,离了桥是不可想像的。于是,一座座巧手建造的公路桥,铁路桥、人行便桥,纷纷架于沟谷河流之上,天堑由此变通途,保证了省内人民的正常交往。上苍似乎也体惜贵州山区人民交通的不易,便天造地设、非常慷慨地赐于这个省一座世界上最高的天然公路桥,它就是地处六盘水市水城县金盆乡的公路喀斯特桥,当地群众干脆叫它天生桥。

  水城县天生桥发育于三叠纪的灰岩中,虽然年代久远,需要用地质年龄来计算,但发现它奇绝的高度,并扬名于全国乃至世界,则是近年来的事。

  这一重大地理发现要归功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年来,这个所的有关研究人员受中国科学院的派遣,到六盘水市担任科技副职,当他粗知水城县天生桥的情况,又以他的学识,认为这桥做为一个奇观、一个资源,颇有研究利用价值时,便请来所内的喀斯特专家张寿越。张寿越同时约来奥地利专家,对水城县天生桥做了考察。他们提供的数据是:桥面宽为20米、桥长40米、顶拱厚约20米、桥底干河沟谷宽约80米。从桥面到谷底高差为135米。

  张寿越教授指出,这135米的高差,表明水城县天生桥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喀斯特桥。他以他检索的资料和国外考察所看到的实例作了对比:著名的美国弗吉尼亚州第11号公路锡德溪上的天生桥,高66米;法国中央高原阿尔岱什河上的公路天生桥,高60多米;斯洛文尼亚一座公路天生桥,均要比水城县天生桥低一半左右。

  做为科研人员,张寿越是严谨的。这表明在当记者就水城县天生桥高度采访他时,从字义上,他把水城县天生桥严格限定在世界上最高的公路喀斯特天生桥。他认为,在地球诸多的高山峡谷之中,很难说没有比135米高度更高的只限于人行的喀斯特天生桥,尽管现在还无从说起它在那里。

  世界上最高的公路喀斯特桥不仅名声在外,直观上也颇有魅力。这是笔者最近看后留下的深刻印象。

  为了解水城县天生桥距六盘水市的距离,我和我的同行者曾从市里驱车出发时,请司机做一下里程统计。有“巡洋舰”之称的越野车,在高高的盘山道上绕来绕去,向天生桥进发。路况坎坷不平,看来只适于越野车行走。有时还能看到吓人的塌方。如此路况自然限制了车速。三个多小时后,车子停在天生桥上,司机告诉我,里程为70公里。专家们虽然还没有测定过这座天生桥的具体方位,不过,了解它的大臻方位还是可以的。它距地处东经104度57分06秒、北纬26度50分54秒的金盆乡苗族彝族乡政府所在地很近,约四五公里。

  经过整治的铺着砂石的天生桥面是平坦的,可并行两辆卡车。称它为天生桥毫无牵强之意。桥的横向两侧,是深达百多米的沟谷。显然,没有这天然桥的存在,便阻断了桥纵向两侧路途的沟通。

  这桥是怎样产生的呢?专家指出,喀斯特天生桥又称喀斯特拱,是昔日暗河顶拱坍塌所致。贯通桥下的干河沟谷,则是由暗河故道演化而来。

  为更真切地看看天生桥,我从桥的东侧走到桥的西侧。然后又从路右面顺着逐步抬高的坡度,向上爬去。拨开没膝的茂草,气喘吁吁地奔了半个多小时,到距天生桥约四五百米处,才收住脚步。向对面望去,是三百米高如同刀削般的悬崖峭壁。身前几米也是我不敢靠近的峭壁。两峭壁中间是又宽又深的沟谷,里面草木茂盛,尽染浓绿。鸟瞰远在下方的天生桥,透过透空的桥洞,可见到洞外植被。司机们在桥面无意摆放的辆辆汽车,此时成了装点天生桥的道具,表明它属于真正的公路天生桥。

  回到桥旁,我接着奔向路左方坡下。行不过百米,便可近身桥洞。再回首看天生桥,其雄姿更是一览无余。桥拱上方恰到好处的平而“薄”,可谓鬼斧天工。近桥附近的岩崖上,暴露着一个洞穴口。还有一条暗河从洞口流出,白练般地瀑布从崖边哗哗垂下,颇有诗意。天生桥附近的植被也是独特的,到处散布着被称为红子的灌木丛。其果实圆圆的,比高粮米粒略大些,色泽红亮红亮,密密麻麻挂在枝头,几乎让人看不见内里的枝干,及至忽视杂夹其中的长条形小绿叶。我折了一枝,决心把它带回北京。一路上捧着它坐火车、转飞机,果然完好地带回家中。出乎意料,二三个月过去了,虽然红子的水份已消失,亮色也随之褪去,但枝叶果实依然完整地挂在枝条上,看上去要比坝上草原的干枝梅更有观赏价值。这使我感到,红子也是一种富有情趣的可以利用的资源。

  国内外专家断言:水城县天生桥是一处绝好的探险旅游资源。谁能说不是呢?不言其它,仅凭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喀斯特桥这一点,就颇具魅力。

爱上在路上(2014-11-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