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新石器时代晚期,华夏先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后因地壳构造运动,这里沦陷为泽国。
唐宋时期,县境尚在浩渺洞庭之中,仅有寄山、明山、宋田山和太阳山浮峙水面。
清咸丰二年(1852年)六月,湖北省石首县藕池江堤溃决,因频年失修,至咸丰十年,长江洪水泛滥,夹大量泥沙从原溃口倾泻南奔,直灌洞庭。清同治末年(1874年前后),洞庭湖北部淤积若干洲渚,其中乌嘴和北洲南岸新淤一个狭长的湖洲,因地处北洲之南,当地群众称之为“南洲”。尔后洲渚淤积连片,形成
县政府
县政府
百里沃野,泛称“南洲”。随着南洲的形成,各地居民纷迁麋集,围堤开荒,世代相息。是时分属华容、岳阳、汉寿、沅江、安乡、常德六县管辖。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湖南巡抚吴大澄奏本清廷获准,划割六县交界之地,在境内乌嘴设置“南洲直隶厅抚民府”,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迁置九都。
民国二年(1913年)十月,湖南都督府下令撤销南洲厅,改称南洲县,民国三年六月八日又根据内务部复电转令,将南洲县更名为南县。
新中国建国之初,南县划归常德地区,1962年12月,改属益阳地区,1994年7月后属益阳市(地改市后)。[3]
2行政区划
2009年,南县下辖13镇2乡,分别是:明山头镇、青树嘴镇、厂窖镇、武圣宫镇、河坝镇、金盆镇、北洲子镇、南洲镇、华阁镇、茅草街镇、三仙湖镇、麻河口镇、浪拔湖镇、乌嘴乡、中鱼口乡。43个社区,368个行政村。[4]
3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县介于东经112°10′53″-112°49′06″,北纬29°03′03″-29°31′37″之间,北与湖北省石首、公安、松滋相连,西接常德市的安乡、汉寿两县,东临岳阳市的华容县,东距沿长江开放城市岳阳100公里
,南离省会长沙200公里,北到长江黄金水道30公里。南与益阳市的沅江市隔河相望,东南与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南湾湖、千山红等几大农(渔)场连成一片,为湖南省36个边境县之一。县城南洲镇。国土面积1321平方公里。[1]
气候
南县境内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16.6℃,降水量1237.7mm,雨日136.3天,日照时数1775.7小时,蒸发量1236.2mm。属亚热带过渡到季风湿润气候类型,冬凉夏暖,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充沛,日照时长,有霜期短。[1]
地形地貌
南县地处长江中下游,系洞庭湖新淤之地。地势自西向东南微倾,平均海拔28.8米,高差不足10米,除明山、寄山两处山岗外,一马平川,属于典型的平原地形。[1]
4人口民族
人口
2009年,南县总人口为79.4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9.15万人,乡村人口50.26万人。[5]
民族
2009年,南县有回族、土家族、侗族、维吾尔族等10个少数民族,少数名族人口占0.13%。[5]
5自然资源
水资源
南县水资源总量1133亿立方米,其中降水径流5.6亿立方米,客水径流1125.1亿立方米,地下水2.3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
矿藏资源
截至2010年底,累计煤探明储量34940.5万吨,保有资源储量24585.6万吨,保有储量中无烟煤占68.81%,焦煤占4.12%,贫煤占4.04%,气煤占2.30%,瘦煤占20.72%。[1]
6经济
综述
2012年,南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41.8亿元,比2011年增长10.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3.7亿元、38.8亿元、59.3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4%、12.7%、14.3%。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3亿元,比2011年增长13%。实现财政收入5.51亿元,比2011年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5亿元,比2011年增长3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6亿元,比2011年增长14%。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00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9.4%、11.5%。[2]
第一产业
2012年,南县完成农业总产值67亿元,比2011年增长4%。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8家。现代农业建设工程完成投入1.1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4.6万亩。解决5.0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造林任务5万亩。[2]
第二产业
2012年,南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26.3亿元,比2011年增长21%。规模工业实现产值86.5亿元,比2011年增长22%。食品、纺织行业分别完成产值45.8亿元、26.5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21.8%、33%。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28家。园区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家,达到24家,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38.9%。实现园区规模工业产值42.9亿元,税收6321万元,分别占到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税收的49.5%、62.1%。[2]
第三产业
2012年,南县新建“万村千乡”农家店66家,达到416家,完成投入4.5亿元,汇金国际、唯一金城二期等项目进展顺利。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9.3亿元、47.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1.6亿元、12亿元。[2]
7交通
2012年,南县交通完成投入3.4亿元。杭瑞高速公路南县段主线及其连接线建成通车。启动青树嘴、中鱼口渡改桥建设。启动33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并完成15座建设。红旗桥、文明桥、班咀桥重建进入招投标程序。新建农村公路70公里。完成24个农村客运招呼站建设。城镇完成投入近10亿元。完成兴盛东路二期项目的开工。完成双堰南路路面工程建设,启动城南路、沿湖路、荷堰路等道路的开工建设。[2]
8社会
教育事业
2008年末,南县有学校164所,其中高中5所,职中4所,208个班;初级中学24所,564个班;小学131所,1942个班。在校学生147033人,其中高(职)中生15015人,初中生54545人,小学生77473人。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人数111993人。有教职工6243人,其中公务员22人,高级职称274人,中级职称3479人,初级职称1929人,未评职称的539人。小学招生14854人,毕业12027人。初中招生12072人,毕业11731人。高中招生4521人,毕业4686人。特殊学校在校365人,招生2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1588人。2008年参加高考人数6372人,本科以上上线人数614人。[6]
医疗卫生
2008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共拥有床位1399张。其中乡镇卫生院12个,拥有床位748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52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572人,注册护士485人。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50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5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726人。2012年,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2%,全年累计发放医疗补助1.7亿元。争取民政资金1.37亿元,常年得到民政救助对象4.5万人。[2]
基础设施
2011年,南县荷堰北路完成民政福利院至运河段路基工程及部分排水管道建设。水利投入4.2亿元。泵站更新改造、小农水、沟渠疏浚等工程顺利推进。2012年,南县完成545户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新建廉租房652套,公租房1320套,改造农村危房1200户。[7] [2]
9历史文化
民俗文化
南县衣着习俗
20世纪初至40年代,南县民众多穿青、蓝、红大布和白夏布,男人穿布纽开胸衫,带青色“缸罩帽”,年长者多穿大档裤(裤腰肥大,穿时前腰折叠,以带系之)。富家男人穿长衫,戴礼帽。女人穿大襟衣,富家女人穿旗袍。[8]
南县帮工习俗
生产活动中,有些事情靠一人或一家一户难以完成,需要众人的力量。南县人历来有亲友邻居相互帮助,集中人力和时间完成生产任务的帮T习俗,称之为“帮忙”。“帮忙”的农活主要为插田、扮禾及其他农事。每逢春耕夏收时节,只要主家打一声招呼,邻居们便主动上门“帮忙”,不取报酬。主家则以茶烟酒饭款待。[9]
名优特产
麻辣肉
南县麻辣肉是湖南南县的特产,当地流传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是由当地的土猪肉精制而成,而不是豆制 品。麻辣肉的麻也不是花椒的意思,而是使用高品质芝麻油的麻,属于高蛋白、低脂肪、即食型产品、口感柔韧、芳香可口、肉味独特。麻辣肉制作比较复杂,加入了盐,糖,味素,料酒,红曲,香粉等21种调料,经过了选料,腌制,码味,蒸煮,切片,烤制等8道工序才能制成。[10]
酱板鸭
酱板鸭成品色泽深红,皮肉酥香,酱香浓郁,滋味悠长,具有活血、顺气、健脾、养胃、美容之功效。[11]
10旅游景点
德昌公园
德昌公园,由陵园、景园、游园三大景区组成。
陵园设在中轴线上,游人拾级而上,一眼就能望见段德昌将军的全身铜像,一座纪念碑耸立在园中。纪念碑后还建有设计新颖的怀英亭和县博物馆,供游人凭吊先烈,了解南县的古今历史。从陵园后行数百步,便是南县香火旺盛的洪山禅寺,是湖乡的一处佛教胜地。
游园设在中轴线以东,一尊笑口常开的弥勒佛,笑迎入园游人。一尊壮观的九级宝塔,耸
南县景色
南县景色(12张)
立在山腰。白练似的瀑布,从假山上一泻而下,水花直射的喷泉。[12]
厂窖惨案纪念碑
在南县西部的厂窖镇旁,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厂窖惨案纪念碑,左边有一处“厂窖惨案民族教育展览馆”,右边有一处催人奋进的警钟亭,亭下就是当年日军留下的万人坑。[13]
11著名人物
张维新,男,湖南南县人,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湖南文理学院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刘志国,男, 1957年生,湖南南县人,湖南工业大学教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