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笔。在通过彝区的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提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等主张,为革命胜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红军统帅的毛泽东,他心里十分清楚,红军渡过金沙江,暂时摆脱了蒋介石重兵的围追堵截,达到了北渡长江,进入四川境内的战略目的。但是,还未能实现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而要到川西北,或川陕甘去创造新苏区,找到一个落脚点,还需要战胜许许多多的困难,而当前的首要困难就是必须迅速飞越天险大渡河。
从泸沽到大渡河在当时有两条路:一条是当时的大路。从泸沽东面翻越小相岭,经越西县城到大树堡,由此渡过大渡河,便可直逼雅安,威胁敌人在四川的心脏――成都。另一条是小路,而且是崎岖难走的羊肠山路。从泸沽北面到冕宁县城,然后通过拖乌彝族聚居区到达大渡河边的安顺场。但是,在当时,人们把经彝族区的小路视为畏途,军队,尤其是汉人军队要通过这一地区是很不容易的。
从冕宁到大渡河,中间隔着大凉山地区。这里聚居着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彝族。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他们世代繁衍生息在群峰耸立,气势磅礴的康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东南部边缘地带。数千年来,彝族一直参加我国各种军事、政治、经济等活动,对于缔造我们伟大的祖国,维护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经通司(翻译)向彝人喊话、做宣传解释工作还不见效果时,忽然从山谷垭口处有几人骑骡马奔来、通司认得为首者是果基支头人果基小叶丹的四叔果基约达。通司上前联系,说红军首长要同他谈话。果基约达欣然同意了,当即挥散了集聚的人群。红军群众工作队队长肖华同果基约达就地坐下,进行交谈,说明红军是为受压迫的人打天下的,此来并不打扰彝人同胞,红军刘司令统率大队人马路过此地,只是借路北上。并根据彝人十分重义气的特点,又告诉他,刘司令愿与彝族头人结为兄弟。起初,果基约达有些半信半疑,可是,当他环顾红军的军纪十分严明,并不像地方军阀军队那样恶狠狠地涌进堡子烧杀抢掠时,便消除了怀疑,接受了结盟意见。小叶丹全名为果基小叶丹,果基或译为古鸡、古基,小叶丹或译为小约旦。彝族实行父子连名制,按这一习俗,小叶丹的全名应为果基.木吉.叶丹。果基为家支名称,木吉为父名,叶丹为本名。为了与同名的叶丹相区别,于是加是“小“字。按照彝族习俗,在一般情况下称呼”果基叶丹“即可,但是在某种场合,为表示庄严或郑重,就必须称呼父子连名的全称。
次日,红军先遣部队在果基小叶丹的向导下,通过俄瓦彝海子向北前进。沿途山上山下,到处是成群结队的彝人,发出“啊吼”的呼喊声。但是,这次的呼喊声不像昨天的怒目相待,而是笑遂颜开的欢迎和欢送了,刘伯承在喇嘛房与小叶丹分手,红军留下参谋丁伯霖作后续部队的联络员。果基小叶丹派娃子(即奴隶)沙马尔各子、沙马巴黑、果基子达、果基特达作向导,把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的部队一直护送到筲箕湾,再由果基阿最支送到岔罗,出了彝区,直抵安顺场。从此,红军的后续部队便沿着“彝海结盟”这条友谊之路,胜利地通过了敌人估计无法通过的彝区。“彝海结盟”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体现了少数民族对红军的爱戴和军民的团结,。“彝海结盟”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光彩的一笔。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