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十大历史人物(二)

家乡区县: 山西省杏花岭区

罗贯中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据考订,一般认为,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明初贾仲明在《录鬼簿续编》中称其与己为忘年交,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鲁迅定罗贯中生活年代为约1330至1400(《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四篇),郑振铎定为约1328至1398(《中国文学论集》上册《三国志演义的演化》),即大致从元文宗到明太祖这一时期。关于他的名字清嘉庆翻刻明代杨美生本《三国英雄志传》署元东原罗贯中演义,明代高儒《百川书志》卷六史部·野史著录《三国志通俗演义》,署明罗本贯中编次,各以其跨越元明,而分署两个朝代。关于他的名字,《录鬼簿续编》只记罗贯中,……号湖海散人,未言其名、字。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三三国、宋江演义条、《西湖游览志□》卷二十五及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万历己未本《隋唐两朝志传》、李卓吾批点本《残唐五代史演传》等均称罗本贯中或贯中罗本,一般认为本是名,贯中是字。关于他的籍贯,《录鬼簿续编》称罗贯中太原人,而明刊《三国》、《水浒》等小说则往往署东原罗贯中。东原,相当今山东东平、汶上、宁阳一带。《七修类稿》称杭人罗本贯中,《西湖游览志□》称钱塘罗贯中本,清初周亮工《书影》卷一称越人罗贯中,疑《录鬼簿续编》所记太原是罗贯中的祖籍,杭州则是罗贯中实际生活和活动的地方。东原当由太原致讹,一如《水浒志传评林》署名由东原再误作中原。关于他的生平,《录鬼簿续编》记载罗贯中与人寡合,遭时多故,与贾仲明各天一方。王圻《稗史汇编》谓罗贯中与葛可久皆有志图王者,因值朱元璋这样的真主统一了天下,葛就寄神医工,罗则传神稗史。大约罗贯中生当元末社会-,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东奔西走,参加了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即结束了政治生涯,而专心致力于小说创作。清代徐渭仁《徐□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又谓罗贯中客伪吴,欲讽士诚,以为罗贯中曾入吴王张士诚幕,虽系传说,但亦不无可能。明代天启三年黄正甫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关于他的著作,《西湖游览志□》称罗贯中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有《十七史演义》的巨著。今存署名由他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西汉外交家常惠 常惠,西汉并州太原人。生卒年不详,是活跃在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的外交活动家。史载,常惠家境贫寒,他的幼年时代是在贫穷困顿的饥寒中度过的。这种贫困的家庭和穷苦的生活,磨炼和造就了他沉着机敏,谦恭好学,寡言语而有决断的性格。成年之后,常惠步入仕途,从事涉外活动,进人官场。西汉前期,国家北境不宁,常遭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侵扰,边民屡遭涂炭,成为西汉王朝的心疾之患。直至武帝时,国力渐盛,以其武略雄韬,数次大败匈奴,杀伤其生力军,驱逐其大漠之北,才使北境烽火暂息,争端锐减。为巩固军事上的胜利,天汉元年(前100年),武帝采取“一张一弛”的策略,对匈奴实行和盟政策,常惠便在这种情况下,奉武帝之命以副使的身份,协助大使苏武出使匈奴。常惠随苏武到达匈奴后,缺乏和盟诚意的匈奴单于,背弃信义,欲以高官厚禄拉拢苏武和常惠背弃国家,归顺匈奴。苏武、常惠不辱使命,不失气节,义正词严给以痛斥。匈奴单于恼羞成怒,扣留了他们。为消磨苏武和常惠的斗志,对他们分而治之,拘遣苏武于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牧羊,囚笞常惠于官府牢狱,以繁重的苦役折磨他。妄图以此淫威,使他们屈服,背叛汉室。如果说苏武在北海受得是饥寒困顿,罕见人烟之苦。而常惠此时已沦为匈奴达贵的宫廷奴隶,完全丧失了做人的自由。然而,常惠始终不忘自己是堂堂大汉的使节,苦愈重而志愈坚。他严格地恪守着自己民族崇尚的“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气节和信念,挫败匈奴人多方面的威胁、利诱和欺骗,坚持19年而不屈。直至汉昭帝继位,匈奴与汉重新和好,匈奴单于才将不辱使命,十九载如一日的苏武和常惠释放,厚待以礼,送回汉朝。

张婕(2014-11-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