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讲究礼节,非常好客。年轻人见到长辈,要施礼问安和敬烟。最通常的礼节是屈膝、侧身、拱手作楫。家中来了客人被认为是喜事,牧区对客人敬奶茶,猎区则以鹿或犴的胸口肉以及驯鹿奶待客。 鄂温克族的传统社会以“哈拉”、“毛哄”和“尼莫尔”、“乌力楞”家庭为基本社会组织。“哈拉”由同一男性祖先的后代组成,即父系氏族。“毛哄”是同一哈拉中血缘关系更近的社会组织,即哈拉的支系(宗族)。哈拉、毛哄有共同地域,实行氏族外婚,由氏族会议推举氏族长,行使维护氏族制度的权力。氏族有统一的宗教、祭祀、续家谱、共同生产等活动。“乌力楞”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社会组织,由同一男性的子孙和其他亲属共由几个到十几个小家庭组成,有所属地域,实行集体生产和平均分配。“尼莫尔”是牧区鄂温克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游牧生产组织,内部互助合作,共同生产劳动。传统社会组织不仅在维护族群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礼仪,而且在促进民族稳定发展,抵御外来侵扰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敬老待客礼仪
鄂温克族非常讲究礼仪。老年人在社会上受到普遍尊敬。年轻人出远门归来或在外遇见老年人或长辈时,要行屈膝请安礼,并敬烟。如果路上相遇,要下马或下车向老人请安问好。无论是在“撮罗子”里、在蒙古包里,还是在土木结构的住房里,坐位铺位都讲究长幼有序,以长者为尊。平时长辈老人来串门访问,年轻人要起立让座,行装烟礼。长辈们交谈时,年轻人不得随便插话。平时出入屋门,要礼让长辈老人在先。吃饭时,在长辈老人动筷后,晚辈才可动筷用餐。鄂温克族还把平辈人之间和睦相处,关心爱护幼儿,邻里互相帮助,对于有困难的人给予照顾,作为传统美德和礼仪习惯。
鄂温克族讲究热情礼貌待客,常说“外来的人不会背自己的房子走”。客人来到时,出门相迎,向客人问候并热情地让进屋里。对外来客人,无论是年轻的还是长者,都要倒茶敬烟。在牧区,要向客人敬奶茶,用奶食品、酒肉招待。在敖鲁古雅乡居住的鄂温克人,习惯上用鹿、(犭罕)的胸口肉、脊骨肉、肥肠和驯鹿奶招待尊贵 客人。鄂温克族不仅对客人热情招待,希望来客不要见外、客气。到别人家做客时,也要考虑自己的身份,问候主人家的长辈老人,尊重主人的习惯。
生活习俗
鄂温克人打猎,一般五六个人为一小组,称为“塔坦”,猎们最喜欢猎鹿。这不仅因为鹿的全身都是宝,而且因为鹿特别灵敏,最难捕获,因而猎获到鹿也是最光彩、最另人兴奋的事情。猎民一年中捕猎季节的划分是有规律的。这是按照各种动物的生长习性、生活特点形成的习俗。
鄂温克族从事畜牧生产的人占该民族总人口的一半。畜牧业生产在鄂温克人经济生活中也占重要地位,他们主要放牧马、牛。在鄂温克地区放牧主要采用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方式。采集业及捕鱼业是鄂温克族狩猎和牧业经济的重要补充。是鄂温克妇女从事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采集业包括桦树皮的采集和缝制成各种器皿以及采集榛子、木耳、蘑菇、野菜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