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的故事
推荐答案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一首歌唱红了大江南北,这就是《长征组歌》,其中马国光演唱的《入云南》中“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几句,更是唱得铿锵有力,回肠荡气,令人过耳不忘,于是,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神话就这样伴随着毛主席的光辉,被编成电影电视剧,在全世界广泛传颂。 然而,根据我手上的资料,当时的毛泽东既不是“四渡赤水”指挥者,更不是提议人,而是坚决的反对者。毛泽东之所以强烈的反对“四渡赤水”,那是因为“四渡赤水”根本就是军事盲动主义的残余。 大家知道,遵义会议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人的密谋下,改组了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层,取消了原红军指挥机构“三人团”。顽固为自己辩护的博古,李德坐了冷板凳。张闻天因其与苏联的关系出任中共新的“总负责”,“而(原三人团成员之一的)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在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人”(选自《中共党史资料第8册》)。毛泽东只是重新在政治局获得了一个席位。文革中,林彪出逃苏联在蒙古坠机身亡,周恩来心情愉快,口风稍松,在某次会议上透露了一个在长征中发生的小故事:二渡赤水后,多数红军指挥员都同意去攻打“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那个堡垒。只有毛泽东不同意,张闻天这个“明君”开会让大家表决,结果毛是少数,气得毛撂挑子说“我不干了”,而大家的回答是:“不干就不干。”言下之意,不能因为你毛一个人不同意,就否决大家的意见。然而毛是固执的。周恩来后来说:“半夜里,主席提着马灯到了我那里,劝我还是想一想,不要去攻打那个堡垒,我同意了主席的意见,第二天一大早我说服了大家,放弃了那个计划。”这就是著名的“鸭溪会议”。以后,红军三渡赤水,到了一个叫“鸡鸣三省”的村子(今云南扎西县境内),由周恩来提议,重新组建新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以便机断处理军事行动(用举手表决的形式处理军事,的确是个大笑话),毛才在新“三人军事领导小组”中忝陪末座(另二人是周恩来和王稼祥)。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当时的毛泽东并不是后来的英明领袖毛主席,连一个小小的意见都要征求别人的同意才可行,又怎么可能象三国时大权在手的诸葛亮一样,随心所欲的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呢。据说,周恩来很喜欢听《长征组歌》每当有人唱到“战士双脚走天下......”时,都要小声跟着哼唱。如果我们非要说“四渡赤水出奇兵”的话,那也应当是“周总理用兵真如神。”因为整个“四渡赤水”的军事行动,都是周恩来的指挥。 长征一开始,中央红军有一个预定的目标,就是到湘西去与贺龙任弼时的红二军团会合,然而这一企图很容易就被国民党的智囊猜中,湘江一战,红军钻进了国民党军预设的圈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大备战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面试
套中,八万六千多红军只剩下两万多人。湘西去不成了,于是开了通道会议,决定向国民党统治薄弱的贵州进发。到了贵州的黎平,又在匆忙中开会决定向黔北进军,要“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苏维埃新区”(选自《中共党史资料第8册》。到了遵义一看,地瘠民贫,人口稀少,况且国民党四十万中央军地方军已从四面合围拢来,根本不允许红军有立足的余地。紧张的“遵义会议”又再次决定红军转移,到四川的西北部去与张国涛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壮大力量,以抗拒来自国民党方面的强大军事压力。 那么,从那条路去四川西北部呢,走弓玄直线距离最近,从遵义到赤水县城,然后渡过赤水河通过四川腹地直达川西北。遵义会议就是这么确定进军路线的,然而事实上却行不通。部队才开到距离赤水县城不足十公里的土坪镇,就遭到国民党川军的顽强阻击。土坪一战,战况惨烈,红一军团主力团一团团长 阳新战死。这一仗,根据中共后来的说法,是因为川军郭勋琪旅增援上来了,我军主动脱离战斗的。胜败我们姑且不论,反正不可能从赤水县城过河了。于是退回来改从靠南的二郎滩渡过赤水河。红军渡河以后,国民党川军蜂拥而至。四川军阀刘湘,邓锡侯等人,一是怕红军来了赤化全川,更怕尾随红军追击的蒋介石的中央军乘机进入四川,抢占他们的地盘,重演贵州军阀王家烈被架空解除兵权的惨剧,所以拼命也要把中央红军挡在四川境外。渡过赤水河的红军左冲右撞,奈何敌人兵力太强,冲不过去,只好退回来再渡赤水河,重打天险娄山关,二攻遵义城。二次攻打遵义城时,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中弹身亡,这是长征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的红军指挥员。 一渡二渡赤水河是军事上的盲动主义,那么三渡赤水河又是不是巧妙的声东击西呢?仍然不是。既然“遵义会议”已经决定要到川西北去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当然要执行,但应从那里渡河呢。从赤水县城渡,锋芒太露,阻力太大,代价太高,于是迂回一下,改从再靠南一些的仁怀城渡河。这是中共“鸭溪会议”的决议。为了保证渡河时的侧翼安全,于是就有了攻不攻打“打鼓新场”之争。毛泽东不同意攻打打鼓新场,根本上说,就是不同意从仁怀三渡赤水。然而此时的毛,还没有军事上的决策权,只能去说服周恩来。打鼓新场一仗在毛的干预下,没有打成,但国民党中央军和滇军已从黔西地区逼近仁怀,红军为了保证侧翼的安全,另在仁怀的鲁班场与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纵队打了一场恶仗。这一仗,惨烈不下于土城战役,三十年后,仁怀县地方政府在此地找到的红军烈士遗体,通过辨别能够确认的就有四百多个(参见《遵义地区文物志》)。三渡赤水,红军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三渡赤水后,红军仍然不能攻入四川,又向南迂回到云南的扎西县,在“鸡鸣三省”这个地方成立了“三人军事领导小组”,至此毛才算正式有了参与军事决策的权利。然而红军迂回的圈子太小,阻力仍然很大,以后红军又只好再回渡赤水河(根据《遵义地区文物志》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