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扒鸡的历史传承

家乡区县: 德州市德城区

德州扒鸡,全称“德州五香脱骨扒鸡”。创于清朝,传于民国,盛于当今,德州老百姓首次见到德州扒鸡是在康熙三十二年(1692)的元宵灯会上,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前史。
1692年,德州城西门外大街(今车站后街),一位叫贾健才的手演员,运营着一间烧鸡铺。元宵节降临,生意兴旺,贾健才焚烧煮烧鸡,因急事外出,家中看守的小伙计不小心将烧鸡煮过了火,贾健才赶忙把鸡从锅里捞出,摆到门脸上。一时刻香味四溢,引来了过路行人,一锅鸡很快就卖完了。贾健才大喜,又揣摩着改进了技术,便呈现了扒鸡的原始做法:大火煮,小火焖,延伸制造时刻。后来他请邻街马老秀才给鸡起名,老秀才具体了解了制造进程,品尝了刚出锅的扒鸡,吟道:“热中一抖骨血分,异香扑鼻竞袭人,惹得老夫伸拇指,入口齿馨长留津”。诗成吟罢,信口开河:“好一个五香脱骨扒鸡呀! ”从此,德州城呈现了扒鸡热销的火爆局势。
康熙四十一年 (1702),康熙第四次南巡,住在德州城吕家街他的启蒙教师田雯家中。田雯献上德州扒鸡,皇帝龙颜大悦,御封“神州一奇”,钦定为贡品。 50年后,乾隆下江南时吃到德州扒鸡,降旨把扒鸡制造演员王暄召进皇宫御膳房,从此,德州扒鸡名扬天下。
明朝时卖烧鸡多为小贩走街串巷叫卖,而清朝卖扒鸡时就有了固定门脸,而且多以户主姓氏为店肆字号,民国时期演变为几家合伙开店,正式起个公认的字号,如:侯宝庆宝兰斋,韩世积德行善顺斋,张金堂、张金贵、端木兆荣合开的中间斋,吴庆海、崔金禄两家合开的德胜斋等等。津浦、德石铁路全线通车后,德州扒鸡销量剧增,其制造技术愈加老练,并增加了抹料、过油等工序,焖煮的扒鸡色美味美、熟烂脱骨,构成特有风味。其时德州城内的扒鸡店肆有德顺斋、中间斋、福顺斋、西存斋等20多家,首要会集在火车站邻近,扒鸡年产量到达30万只。
1946年德州解放,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这一前史名吃的开展,加强了运营管理。 1952年,20多家扒鸡店肆组织起来成立了德州扒鸡联营社;1956年头,德州扒鸡由中国食品公司德州市分公司统一运营,联营社的一切从业人员被吸收为国家员工;1982年6月,德州扒鸡经国家工商局正式注册为“德州牌”扒鸡;1999年9月,“德州牌”扒鸡荣获“世界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谓,同年12月,“德州牌”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07年,又被认定为 “中国驰名商标”,“德州牌”扒鸡加工技术被认定为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Clara超姐姐(2014-11-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