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梦开始的地方
我在重庆南开中学生活学习了6年,人生最懵懂,最美好的时光都在那里,每一个南开人都有一种情怀,读书时受着她的滋养,离开后还念她的模样。南开,难以离开。
重庆南开中学(重庆三中)是中国百强中学(排名第3),是由南开系列学校创办人,伟大的著名爱国教育家,倡议中国举办奥运会第一人的张伯苓先生于1936年创办的。学校因抗战而生,因爱国而名。位于重庆著名文化区沙坪坝,处于“沙瓷文化”圈中心地带。重庆南开中学是重庆市教委直属的最著名的重点中学(全市排名第一位),是重庆市窗口学校。
南开系列学校的校训均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允”字是承诺的意思,对受教育者来说也可理解为“要求”。这里的”公”,从严张的教育思想出发,与之相对应的集体当然是国家、人民大众和与之相联系的事业。另外“公”又是对矫正五病中的“私”而言的。所以“允公”应解释为要求受教育者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具体到教育事业,即要求南开学子热爱母校,维护校风校誉,作者注)、大公无私、—心为公,在学习和工作中强调无私奉献精神。
“日新月异”的意义就极明显清楚了,即要求受教育者有强烈之进取精神。张伯苓在1916年9月在给学生所作的题为“打破保守,努力进取,建设新中国”演讲中说到:“吾校与他校较,各校中有进取者焉,有保守者焉。吾校进取者也。即以各校各项 竞争而论:吾校所得结果如何,汝等之所共知也。此即进取之效力也。推而至于国家亦何不莫然,故欲强中国,非打破保守、改持进取不可也。”他在演讲中又指出:“进取之说自古有之,《易经》曰:‘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彼之所谓天行建者,乃指昼夜相承,春秋代继,无时或已,长此不怠而言也”。很显然这就是“日新月异”的原始出处。用今天的话来解释,就是受教育者的时代使命,是不断改革、不断前进、自强不息、永攀高峰,面向祖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奋勇走在世界发展大潮的前沿,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而奋进。
依此校训和严张的办学实践,校友总结之称南开的教育为“公能教育”,它形成于本世纪的20-30年代。严张的教育思想有远见卓识,超越时空,其主张与我们今天党的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的要求若合符契。但我们不要忘记,严张二位教育先行者是旧中国时代的人,囿于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他们不可能懂得社会主义,不会懂得社会主义的革命思想和要求,这是无法求全责备的。但我们今天在南开学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知道,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务件下采用了南开的老校训的,一方面是尊重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继承和发展南开教育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是加入社会主义因素,要求受教育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伟大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不息。愿以此简单释文与全体南开人共勉。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大江之滨,嘉陵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校歌还在我耳边萦绕,南开是有灵魂的,我们是爱南开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