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少游忠于艺术,一生志趣所在,并为之竭精尽力而奋斗不息的,是在建筑艺术、工艺美术、雕刻艺术和绘画艺术等方面。根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蒋少游曾经进行设计营造太庙太极殿、华林池沼、改造金墉门楼等重大活动。“高祖修船乘,以其多有思力,除都水使者,迁前将军,兼将作大匠,仍领水池湖泛戏舟檝之具。及华林殿沼修旧增新,改作金墉门楼,皆所措意,号为妍美。” 孝文帝下诏令蒋少游修造船只的目的是为了游玩的需要,既然能修造规模豪华的船只,说明北魏的造船业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而主其事者又是蒋少游。他还主持建造了“其高不闻鸡鸣狗吠之声”的静轮天宫,高 20 余丈的白台,高达千尺的九层佛塔,和“楼观出云”“重楼起雾”的高级住宅。这些建筑,都具有一定的工程难度和工艺水平。 他在绘画、雕塑方面的活动,虽然记述不详,但也很可以寻出其功绩卓著之处。北朝画家姓名保留下来的甚少,因为北朝对于画迹的收藏不及南朝重视,北朝画卷保留至唐朝者较少,北朝也无绘画理论的著述, 北朝画家及其活动,今日所知较少, 主要的原因是史料的缺乏。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少游敏慧机巧,工画,善行、草书。”清阮元“南北书派论”列蒋少游为北朝书家著名者。据《水经注·卷十三·漯水》载:“太和殿之东北,接紫宫寺,南对承贤门,门南即皇信堂,堂之四周,图古圣、忠臣、烈士之容,刊题其侧,是辩章郎彭城张僧达、乐安蒋少游笔。”蒋少游活动的年代,正是北魏皇室先在平城云冈,后在洛阳龙门开窟造像,并先后在平城和洛阳大造寺塔的高潮时期。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少林寺,也是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496)敕命创建的。蒋少游为人敏慧机巧,不仅能画善雕,“并以巧思称”,而且是一位有名的工程学家,对于工艺美术的设计很有才能。他既然以“善画人物及雕刻”著称,身兼将作大匠(中国古代建筑匠师和工官制度密切相关。主管营建工程的官吏,《考工记》称为匠人,汉唐称将作大匠,宋称将作监。汉代阳城延,北魏李冲、蒋少游,隋代宇文恺,唐代阎立德等都是著名的将作大匠。这些工官多是其他出身,或因工巧,或因久任而善于钻研,所以能精通专业,胜任职事)的蒋少游,完全有可能领导或参与这些建筑或雕塑工程,并发挥了一定作用的。可惜记载简略,很难以洞察其真实情况。 对于蒋少游的为人和艺术上的功绩,《魏书》曾记载其:“有文思,吟咏之际,时有短篇”,“虽有文藻,而不得伸其才用,恒以剞劂绳尺,碎剧匆匆,徙倚园湖城殿之侧,识者为之叹慨。而乃坦尔为己任,不告疲耻。”说他“而乃坦尔为己任,不告疲耻”,这说明他不惧疲劳,不以“厮役之劳”为耻,当时,很多人都对蒋少游身有文才而长期从事工程建设很惋惜,认为这是浪费才华。可蒋少游丝毫不为所动,始终坚持自己喜爱的事业。“少游又为太极立模笵,与董尔、王遇等参建之,皆未成而卒。”表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勇于献身的精神品德。 蒋少游死于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501)。曾先后充任(或兼任)散骑侍郎、都水使者、前将军、将作大匠、太常少卿等官职。他死后,赠龙骧将军、青州刺史,谥曰质。撰有诗文集10余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