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旦——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

家乡区县: 福建省惠安县

      黄宗旦,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叔才,北宋开宝六年(973年)生,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十一月卒。福建省惠安县镇安铺黄田(今张坂镇后边村)人。少有神童之称。欧阳修称宗旦为“闽中文士”。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年),榜眼进士,与同县同榜探花进士李庆孙齐名。人言:国朝才子黄宗旦,天下文章李庆孙。
      黄宗旦出身簪缨世家,幼禀异质,小即能文善诗,志向远大。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初春,7岁的黄宗旦和邻居的孩子在村前葆光池旁戏游,祖父黄禹锡命他以《早春》为题,赋诗一首。他略加思索,即口诵出:“一望晴川碧水开,葆光池上暖初回。就中喜有龙门客,跃出洪波只待雷。”出口不凡,禹锡大奇,闻者嗟异。因此,“幼有神童称”。宗旦刻苦力学,曾上京,以文贽寇准、王禹傋、钱若水等公卿名流,颇受器重。他本于淳化年间(990~994年)举进士,因同场的考生有抄袭他的文章而得第的,抄他文章的人被除名,宗旦也不得入选。淳化末(993~994年),他以文章晋见莱国公寇准,很受寇准的器重。欧阳修也很赏识他,称他为“闽中文士”。及至真宗咸平元年(998年),方中甲科第二名进士,同榜第三名,恰是惠安人李庆孙。两人文章齐名,被誉为“国朝才子黄宗旦,天下文章李庆孙”。   黄宗旦不但学富五车,以“神童”、“才子”称于世,而且善于察士举贤,提携后进。同科进士王元之、钱若水视他如严师。他出任苏州知府时,礼遇君子,勇于改过。当时有一年轻官员王质,任通判,每次断案,动辄与宗旦争议。宗旦初视他为年少轻狂,想把他调走。有一次,宗旦审讯百余名盗铸铜钱的人,即将定罪,并以此在王质面前夸耀自己,王质出言顶他:“你怎么知道他们盗铸呢?”宗旦说:“我以均由之术引诱他们供认致罪”王质反诘道:“用权术诱人认罪将其置之死地,还感到高兴。仁人处理政事,都是这样的吗?”宗旦听后,称赞王质说:“你才是真正的君子呀!”此后,他益加谦恭。尤其是善于鉴裁,他推荐提拔的人,都是有名之士。他主政史馆,办事认真,晚年患眼疾,所有奏章,都先背诵烂熟再上朝奏读。同班有人愚弄他,暗中换以别的奏章,他依然如诵自己的奏本,到家后方才发觉。因此,他力请告老还乡。朝廷不准,让他以刑部郎中衔,出任襄州(今湖北襄阳市)知府。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十一月卒。

黄小红(2014-11-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