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津滨海新区之结缘滨海新区的历史名人

家乡区县: 天津滨海新区

内容摘要:

     黎元洪父葬北塘白坟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就是从北塘一步步走上人生至高点的。据说黎元洪放假回家舍不得花钱乘车,都从天津步行到北塘。1894年甲午海战中广甲舰触礁沉没,黎元洪不识水性,竟靠自费购买的救生衣泅水上岸,得以生还,无奈被朝廷监禁数月。期间他三次被派往日本考察军事,共历时近一年,吸取了国外军事指挥经验,学会了国外军事指挥技能,他训练的湖北新军成为清军中的一支劲旅。张学友代父回西沽十八世纪西方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朝的海防,打开了清朝紧闭的大门,西方商人、商品开始大批涌入,轮船的进出间接带动了沿海居民的流动。尽管远在香港,但是对故乡的眷恋却萦绕在张学友父亲的心头,打小就常去玩耍的潮音寺,是他脑海中关于故乡最清晰的形象。

关键词:黎元洪;黎朝相;张学友;结缘;父亲;公墓;文化名人;故乡;音乐;小学

作者简介:
      九河下梢精英辈出 那些结缘新区的历史文化

      中国近代史上,无论是大沽地区还是北塘地区,都曾经历风云变幻,留下了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例如大沽炮台、大沽船坞、高升号等。当从“闭关锁国”转向“开眼看世界”,得水路交通之便的滨海人,勇敢地搭上现代化的船舶,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讨生活,不少人留在当地扎根生长。渤海早报为您呈现滨海新区几位历史与文化名人的故事,他们只是这些与滨海结缘人物中的代表。

黎元洪父葬北塘白坟
      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就是从北塘一步步走上人生至高点的。他的父亲黎朝相就埋葬在北塘,重修后的坟墓采用汉白玉材质,俗称白坟。
     黎朝相行伍出身,早年参加鲍超的霆军,后划入唐仁廉的仁字营,跟随唐仁廉转战河南、山东、直隶等地。1874年唐仁廉就任通永镇总兵,黎朝相随仁字营调到北塘驻扎。黎朝相升为把总,薪俸随之增加,便举家从湖北迁到北塘。那年,黎元洪10岁。黎朝相把他送进私塾老师张子仰的家馆。对儿子的学习,黎朝相不仅严格要求,而且悉心辅导。公事之余,常给他讲述《春秋左传》里的战争故事。黎元洪在私塾中五易寒暑,读完四书五经,又读了《御批通鉴辑览》。课余之暇,常到父亲兵营玩耍,对骑马操练很感兴趣。
      1883年,黎元洪19岁时报考天津水师学堂,成为学堂管轮班学员。入学不久,父亲突然患病,他匆匆赶回北塘。然而,未见活面,其父撒手归天,草草葬在北塘。自此,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断绝,全家衣食靠他每月4两饷银,以及后母做鞋垫出售来维持。
据说黎元洪放假回家舍不得花钱乘车,都从天津步行到北塘。生活苦难激励黎元洪更加发奋图强,学习成绩优良。在这所洋务运动中兴办的学校里,他学到了西方科学技术和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成绩突出受到嘉奖,1887年毕业时被破例赏六品顶戴衔。在广甲舰任三管轮。结婚后不久,23岁的黎元洪告别他的第二故乡北塘,踏上了海军生涯的征程。
      1894年甲午海战中广甲舰触礁沉没,黎元洪不识水性,竟靠自费购买的救生衣泅水上岸,得以生还,无奈被朝廷监禁数月。丢官卸职之际,正逢洋务派张之洞在南京设延才馆,招揽武备人才,建立自强军。因为黎元洪出身新式学堂,又掌握西方科学技术,自然备受欢迎。从此就在张之洞名下,主持兴办军工,训练湖北新军,兼任翻译,深得张之洞赏识。
      期间他三次被派往日本考察军事,共历时近一年,吸取了国外军事指挥经验,学会了国外军事指挥技能,他训练的湖北新军成为清军中的一支劲旅。1906年清政府在彰德举行秋操,湖北新军胜于各省新军,受到最优等奖励,为此黎元洪名声大振。到辛亥革命前夕,黎元洪已为清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驻军武昌。在20多年中虽小有周折,但升到如此高官可谓官运亨通了。
后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1914年,已是中华民国副总统的黎元洪,要在北塘为父亲黎朝相重新立墓。黎公墓占地一亩,中央树立圆柱形墓碑,外有石墙,墓基上有各种雕饰,墓基与石墙之间有四个碟形大盘(据说是荷花盆,也有说西方墓地装饰)。
坟墓主体用汉白玉石建造,看去华丽壮观,因此北塘人俗称为“白坟”。远望黎公墓,皑皑莹莹,朝晖夕照,成为北塘的一道风景线。1958年大炼钢铁期间,谣传墓中有钢铁,被挖掘破坏,发现其内只有一个悬吊着的盒子,推断为黎朝相的衣冠冢。据介绍,如今的黎公墓已经不复存在。旧址为现在的中小企业总部处。

嵬嵬(2014-11-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