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家乡区县: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

最初决定读《追风筝的人》是因为在网上看到它的销量排在第一,所就决定买来看一下。起初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但主仆之间的这一段友情故事却给了极大的震撼。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无法面对哈桑,于是用计逼走了哈桑。不久阿富汗爆发战争,阿米尔被迫与父亲逃亡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经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悔恨与伤痛纠结。但时间是可怕的,因为它可以让一切都改变。哈桑死了,但其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尔儿时的宿敌手中,儿时的懦弱和愧疚缠绕着中年的阿米尔……
小说的最后,阿米尔费尽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救回了索拉博……书的后半段写得是主人公心灵的救赎,他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故事的开头是美好的,阿米尔和哈桑的生活是那样幸福,他们一主一仆;一个是普什图,一个是哈扎拉;一个是逊尼派,一个是什叶派,虽然身份与种族的差异不时扰乱两人的友谊,但是谁也无法忽视这之中令人艳羡的美好。然而这样的起笔冥冥之中注定会有一个令全文发生转折的岔路口。阿米尔和哈桑在风筝比赛中取得了胜利,狂喜中,哈桑去追那只被割下的风筝……看着阿米尔走街串巷寻找着哈桑,看着哈桑被一群不良少年施暴,看着阿米尔,这个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却仍不敢挺身帮助哈桑……而阿米尔这样的一个选择也彻底葬送二人的友情。
哈桑总是说“为你,千千万万遍”,而生性懦弱的阿米尔却选择沉默冷酷的逃避,这样的悲剧性结果并不单单是个性差异所造成的,在这些年少无知的孩子的潜意识里早已被灌输了相应于自身社会地位的“应该”与“不应该”,一个哈扎拉仆人理应为主人尽忠,而高贵的普什图少爷不值得为一个卑贱的哈扎拉仆人冒任何风险。
于是当阿米尔在看到哈桑被大一些的孩子欺负甚至猥亵的时候,他选择沉默和逃避;与此同时,哈桑却为了阿米尔的风筝坚定不动摇的和对手较量,对手残忍的揭示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主仆关系,哈桑大声反驳说两个人是朋友。躲在角落里不敢出现的阿米尔听到这句话不但没有一点激励也没有丝毫感动,他心底里的怯懦终于将他的灵魂吞噬,于是悲剧发生了。
友情这么脆弱,因为身份的差距,因为嫉妒心,竟然被抛弃,阿米尔的愧疚是一辈子的,他与哈桑那放风筝的日子已经远去,断了线的风筝再也不可能回到原点。哈桑依旧,只是他的脸上少了笑容,剩下的只有空洞的眼神。可见阿米尔对友情的背叛给哈桑那个留下了多大的阴影,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再愈合。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心自问。卡勒德•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
谁都会犯错,谁都会曾经伤害过谁。但这种伤害也会是相互的,因为什么东西都抵不过良心。所以,当你伤害了别人的时候,你的良心一定会受到谴责。这也正是为什么阿米尔这二三十年来一直背着这么一个沉重心事的原因。当他为了他的良心赎罪的时候,当他愿意勇敢地追一次风筝的时候,那么我相信他的灵魂也得到了救赎。
本书偏重个人的情节,从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的儿子哈桑的亲密友谊开始,成为贯穿全文的脉络。聊个男孩所放的风筝,象征了他们之间关系的脆弱,在往日生活消逝之际,备受考验。巧妙、惊人的情节交错,让这部小说值得瞩目。从敏感、缺乏安全感的阿米尔到他具有多层次性格的父亲,直到阿米尔回到阿富汗之后才逐步揭露父亲的牺牲与丑闻,没有虚矫赘文,没有无病呻吟,只有精炼的篇章……细腻勾勒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却也最为抒情,最为动人!
小说的结尾又提到了风筝,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很多年前,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很多年后,阿米尔为哈桑的孩子追风筝,“为哈桑,千千万万遍”。
小说里,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
追风筝的人也许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当我们已长大,足以面对一前的时侯,在U个人学会自我省悟的时侯,看到这本书,是一种善意的提醒。为了灵魂的安宁,我们应该去找回,应该去挽救。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的追。

JXT(2014-11-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