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旧称”广州湾“,别称”港城“,是广东省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上,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
辖区有辖吴川市、雷州市、廉江市(三个县级市)和徐闻县、遂溪县(二县),以及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麻章区、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共有85个镇、2个乡、34个街道办事处、287个居委会、1501个村委会。主要岛屿有:东海岛,南三岛,硇洲岛,特呈岛,调顺岛,东头山岛,南屏岛等。
坡头区就是湛江市的其中一个辖区,坡头区以驻地坡头镇命名,坡头因地处一山坡高处而得名。 政府驻地为南调街道南条路水厂公司3栋。
坡头区简介
总面积424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39.38万人(2010年)
方言有粤语-吴化片-坡头话
下辖地区有南调街道、麻斜街道、坡头镇、龙头镇、乾塘镇、南三镇、官渡镇
著名景点有南三岛,坡头灯塔公园,南油街心公园
水文--坡头区地势平缓,境内河流少,主要河流有4条:
新圩河:发源于廉江平坦镇,流经官渡镇的新圩、山嘴、鸭屋、官渡圩后注入湛江海湾,区境内全长24公里,集雨面积72平方公里。
陇水河:又名上圩河,发源于龙头镇境内。上游2个自然小河在上圩汇合后,流经水阜、芦村、莫村、肖坡注入湛江海湾,全长6公里,集雨面积63平方公里。
鉴西江:原称乾隆江,位于坡头区东南部的乾塘镇,属于鉴江水系,起源于吴川黄坡镇,流经三柏入坡头区境乾塘镇,区境内全长4.5公里,集雨面积36平方公共里。
石门河:发源于化州笪桥,流经廉江良垌进入官渡镇,入五里山港至石门桥注入湛江海湾。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湛江市坡头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东北部,湛江海湾东岸,地跨东经109°20'~110°18',北纬21°5'~21°26'。东接吴川市,南临南海,西是湛江港湾,与赤坎区、霞山区、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遂溪县隔海相望,北连廉江市。坡头区东西最大横距20.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40公里,陆地总面积61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92公里。
气温:据湛江气象台资料统计,1951~1990年40年的测定,年平均气温23.1℃,最高为7月,28.3℃~28.9℃;最低为1月,14.9℃~16.2℃。1991~2004年,年平均气温23.3℃~24.0℃。
湿度:据历年纪录计算,年平均相对湿度82%~84%,春季多湿,2~4月份相对湿度在89%以上,冬季较干燥,11~12月湿度为75%~78%之间。
雨量:据1951~1990年40年纪录,坡头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598.3毫米,年降雨量最少是1955年743.6毫米,降雨量最多是1985年2411.3毫米,4~9月份为雨季,夏秋之间降雨量多,冬春之间降雨量少。月降雨量8月份最多,曾出现过283.9毫米,12月份降雨量最少,曾出现过19.1毫米。在降雨量中,台风雨占很大的比重,每年7~10月份的雨量有60%~68%是台风雨,历年台风雨占同期雨量的50.8%左右。1991~2004年,年平均降雨量1417~1802毫米。
蒸发量:由于位于低纬地区,日照强烈,蒸发量大,据1951~1990年40年计算记录,年平均蒸发量为1760.6毫米,稍大于年平均降雨量。最大蒸发量是1963年达2069.5毫米,最小蒸发量最是1985年仅为1376.3毫米。1991~2004年,年平均蒸发量稍大于1760毫米。
日照:据历年日照记录统计,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930.8小时,日照率为45%。日照最长的月份是7月,215.2~246.3小时,平均每天6.9~7.9小时;日照最短的月份是2月,66.1~98.2小时,平均每天2.4~3.5小时。
风速:地处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盛吹东南风和东风,地面平均风速7.8米/秒。常态风速以春季风速最大,达5~25米/秒。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2012年底,坡头区土地总面积 56498.65 公顷,其中农业用地37680.39亩,占土地总面积66.7 %;建设用地9082.13公顷,占16.1 %;水域100.48公顷,占0.2%;未利用地9635.65公顷,占17.1%。
水资源:坡头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地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较为充沛,但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冬春雨量少而蒸发量大,地表水源的利用率较低。境内除少数季节性小河外,没有大河湖川的地表水源,降雨是主要地表水源,多年平均降雨量1601.2毫米,径流深656毫米,年径流量为3.33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金属矿产主要有滨海砂矿、钛铁矿、独居石、磷钇矿和锆英石矿等;非金属矿产主要有高岭土及瓷土、砖瓦黏土、玻璃砂、石英砂和花岗岩石料;能源矿产主要有褐煤矿、天然气、
交通事业
坡头海岸距离湛江港不足3海里;区内有中国海洋直升机场,广湛高速公路、325国道贯穿全境;连接湛江海湾东、西海岸的湛江海湾大桥已于2006年底通车,坡头至湛江市区仅需10分钟车程,至规划中的湛江新机场仅需半小时车程。
坡头区境内调顺跨海大桥、调顺跨海隧道、海东快线、沿海大道、麻乾观光大道、乾龙公路、汕湛高速连接线(湛江环城高速东环线)已全线贯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2012年,坡头区在校学生53346人,增长-8.6%。其中:普通高中10054人,增长-8.3%;普通初中17248人,下降11.9%;职业中学675人,下降-40.1%;小学18375人,下降-12.4%;幼儿园在园幼儿6994人,增长7.5%。
文化事业:截至2012年底,坡头区有“农家书屋”8家,坡头区有文化馆1个,图书室191个,有线电视通村(居)65个;有线电视用户45000户。坡头区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个,农村文化室达到149间。
卫生事业:2012年,坡头区饮用卫生清洁水人口覆盖率达98%,自来水普及率达67.7%,卫生户厕普及率达69.8%。坡头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41个(含诊所),其中卫生院9个。实有床位674张,其中卫生院实有床位448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03人,其中,医生317人,注册护士351人,卫生防疫人员29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44‰,婴儿死亡率0.26‰,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9%。
民俗风情--方言
坡头区是汉民族居住区,使用语言为汉语。主要流行吴川话(粤语次方言)、湛江白话(属粤语系)、雷州话(属闽南语系)三大方言。
坡头区内的坡头镇、乾塘镇、南调街道的全部村(居)民,南三镇、麻斜街道大多数村(居)民,龙头镇、官渡镇小部分村(居)民讲吴川话。
坡头区内的南三镇巴东村委会的南兴村、地聚上村、中村、下村和东湖村委会的北涯头,麻斜街道麻斜村委会的渡仔村、西山村、赤后村和麻斜居委会的炮台村、新屋仔村(居)民讲雷州话。
坡头区内的官渡镇、龙头镇除靠近坡头镇和吴川市一些村庄外,大部分村(居)民讲湛江白话。
20世纪70年代,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在坡头辖区建立基地,讲普通话的居民不断增多。区内大部分人既晓地方方言又懂普通话。
作为湛江的明日之城,市委、市政府赋予坡头担当湛江五年崛起主力军的历史使命,部署“把海东新区作为城市建设新战场,打造湛江最亮丽的城市新名片”,要在科学规划、执行规划方面,在产城联动、协调发展方面,在引好选优、聚力建设方面,在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方面,在好为标准、快字当先方面,在发展惠民、共促和谐方面提供“六个示范”。坡头的建设热火朝天,坡头的明天值得期待,美丽幸福坡头正在崛起腾飞。
广东湛江坡头人民政府网http://www.ptq.gov.cn/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097169751
能力秀首页:http://www.wm23.cn/ShirleyMo
梧桐子首页:http://www.wutongzi.com/uc/08627843.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