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沐川县底堡场镇对面有一座山,名叫包家岩,岩域面积约10余平方公里。山上林木茂盛,溪沟纵横交叉,风景如画。山内有一小地名叫犀牛凼(现位于包家岩水库下游约300米处),水域面积现不足150平方米,水流落差约100米,岩水至上而下似“一线天”流入凼中,因两面山形狭窄加之上方有一大岩腔遮盖着,更使得整个犀牛凼显得冷清而又神秘。
关于犀牛凼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很多年前,犀牛凼不叫犀牛凼,只是一个无名的岩水凼,水域面积比现在大得多,水深不见底,无人敢接近凼边。据说,当时的这个岩水凼入水多,出水少,可凼中水域不增不减,即使山洪爆发之时也是如此,究其缘故无人知晓。曾有几位匠人上山打木板,偶然将其大量的锯木面(打木板时留下的板灰)倒入凼中,不多时锯木面全无,数日后有人在现在的宜宾县距商州场镇外约200米处的五栾沱(龙溪河上游一水域地名,现仍沿用该名)发现了这些锯木面,人们才恍然大悟。
一日,一农夫上山拾起柴禾挑到底堡场镇去换点油盐钱,行至深不见底的岩凼处,见一头象牛又不象牛的动物在凼中洗澡,农夫顿生疑问,这山上哪来的牛呢?于是走近想看个究竟,刚接近凼边 ,但见那牛模样的动物一下子钻入水中,只剩下半条尾巴,还在水面晃动,农夫急中生智,顺手取下挑柴禾的扁担往水中的半条尾巴狠狠的打去,顷刻间水面上什么也没有了,农夫心中郁闷,后悔没有捉着这头“牛”。随后农夫又急着用此扁担挑着柴禾赶路,行至底堡场镇已接近旁晚时分,沿街叫却买无人问津,于是将柴禾放于场镇路边,等候人来购买。此时天色暗淡,农夫好不灰心。说来也怪,农夫望着柴禾发呆之时,但见柴禾扁担上有几丝亮点,农夫也没多加在意,此时来一老翁,发现扁担上的亮点,围着柴禾转了几圈,发现亮点是扁担上的数根犀牛毛发出的,暗暗称奇,询问农夫拾柴禾经历,方知农夫今日遇到罕见的犀牛了。老翁深知犀牛毛的珍贵,于是要出高价钱购买农夫的这根扁担,农夫惘然,这普通的一根扁担为何这么值钱?老翁不作声势,怕农夫知道底细而漫天要价,农夫仔细端详这根陪伴了他多年的扁担,但见上面粘满了泥沙、污垢、汉水等杂物,这模样的扁担都这么值钱,待我洗净后会多值几两银子,于是对老翁说:我现在不卖,你过会拿银两来取。老翁走后,农夫速取下扁担拿到底堡场镇下的龙溪河去将扁担上的泥沙、污垢等杂物一并洗净,高兴的回到原处等候老翁拿银两来,此时老翁已到,发现扁担上的宝贝不见了,就对农夫说:你这根扁担现在送我,我都不要了。农夫大惑不解,老翁方才道出个中的缘由,二人后悔莫及。据传那头犀牛打那以后就从暗道渡至现在的五栾沱修练成仙飘到大海里去了。它现身的那个岩水凼,从那以后人们就叫“犀牛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