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先昌回忆孔繁森

家乡区县: 聊城市东昌府

 2009年11月29日是孔繁森逝世十五周年纪念日,作为孔繁森的老部下,曾担任聊城地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聊城市文化局副局长、聊城市文联主席、第九届聊城市政协常委等职的玄先昌,每当整理以往的照片,或年头岁末旧友相聚时,都会想起一起生活、工作的孔繁森。打水擦地板样样干

玄先昌介绍说,1975年5月,他调到聊城地委宣传部工作,从此认识了当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孔部长的办公室在二楼东头走廊的北面,办公室的钥匙从来不带在身上,总是放在门框上边的东角,熟知的人随时伸手可取,开门而进。”玄先昌告诉记者,孔繁森的办公室内简朴、洁净,有条理。

玄先昌回忆说,孔繁森每天上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热水,有时碰上同事打水总是帮助提上楼;第二件事是擦地板,从二楼西头擦到东头:第三件事便是整理自己的办公室。“他削苹果很有高招,削出来的苹果放在果盘里像没削一样,待拿起来吃时,果皮提起来,一圈圈得完整无缺,简直是件艺术品。”玄先昌略显兴奋地说,那时孔繁森将削好的苹果放在盘子里,自己很少吃,都是留着给忙碌了一天的通讯员吃。

铁锨头最亮最短

1975年金秋时节,山东省委组织500多名机关干部,组成农业学大寨工作团进驻高唐,孔繁森任高唐县赵寨子公社工作队队长。为此,赵寨子工作队队员每人配备了一把铁锨,队员每天都下地干活。

据玄先昌回忆,有一次孔繁森带领杨广岳、王克玉和自己去解庄劳动,当时北风刮得呼呼作响,地已封冻,铁锨挖不动,必须用镢刨,使好大的劲儿刨几镢才能刨下去。 “当时正干着,一群社员把繁森围了起来,还齐声叫好,原来是他干出了道道。”玄先昌说,孔繁森见地冻得并不是很深,只有半锨深的样子,便先用镢刨开几个洞,然后再用锨往上撬冻土块,这样冻土块掀过去,往下的土松软,就容易挖了,所以一干就是一片,事半功倍。

“当时他把棉衣脱掉,只穿着毛衣,脸上还流着汗珠子。”玄先昌告诉记者,孔繁森就是这样,干什么都舍得卖力气,也善于动脑筋,就这样不到半天的时间,两天的活儿干得差不多了。

孔繁森几乎每天都带着自己的铁锨分别到5个村参加劳动。 “由于当时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差,加上夜以继日地工作、劳动,他那么棒的身体都病了。”玄先昌说,到1976年10月份,农业学大寨工作队结束,每人都带着自己的行礼和铁锨在公社集合,大家的目光不自觉地集中在队长孔繁森身上,发现他的铁锨头最亮,剩得最短。

半夜敲门送雪莲

玄先昌回忆说,他与孔繁森在地委宣传部共事4年,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孔繁森到地委家属院看望了他70多岁的老父亲,算是告别。进藏的头一天晚上,宣传部的十几个人在行署家属院给孔繁森送行,送行饭菜很简单,但话说得很多,聊得很晚。

“当晚我送给繁森一个刻有伊丽莎白女王头像的不锈钢板起子,那是我在武昌造船厂工作期间,厂里有个钳工帮忙制作的,头像的面部表情惟妙惟肖,逼真动人。” 玄先昌说,几年后孔繁森从西藏回来,发现他仍将此物带在身上。

1991年春节后的一个晚上,天气特别冷。 “半夜12点多了,我正熟睡,听到外边有按门铃的声音,我穿好衣服去开门,开门后我惊呆了,原来是繁森。”这让玄先昌非常惊奇,原来孔繁森刚从济南回到聊城,得知玄先昌的家庭出现变故后,还没进家,专程来看看玄先昌。

玄先昌告诉记者,进屋坐下后,他细打量孔繁森,眼里布满了血丝,显得非常憔悴,脸庞颧骨突出,嘴唇增厚,滔滔不绝地讲起在西藏的建设规划和蓝图,“完全像电视上的西藏人”。临走时,孔繁森留下一包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西藏的雪莲花,这么远的路程还想着我,让我非常感动。”

ruiqi(2014-11-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