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苦乐中追求美与诗——茹桂先生

家乡区县: 西安市长安区

    茹桂原名乐生,1936年生于长安。1953年入西北艺术学院中专部美术科学习绘画,1956年毕业留校任教;1959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霍松林研习中国古典文学和艺术理论;1961年至今一直执教于西安美术学院,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书法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顾问,陕西省政协委员,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艺术短期大学客座教授,美国世纪大学特聘艺术家,美国巴登鲁日市荣誉市长,日本全日书道教育协会名誉会长。
    “水墨世界,是自己给自己开辟的一个心造的天地。在这心造的天地里,犹如月光之下澄怀观照,剥离纷杂而进入化境,于清虚苦寂之中领略一点人生真味。书法是最心灵化的艺术,他的本质是通向诗的,是心灵的吟唱,是纸上飘荡着的梦痕。心灵,只有心灵,才是书法家独有的天地和梦之乡,那里藏着书法真实本质的自我”。
    韶光易逝,华发难容,先生的大半生都徘徊在艺术理论和诗书画之间,在有苦有乐,亦苦亦乐的艰苦历程中感悟人生与灵性。先生曾戏言,之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备尝苦乐,历尽艰辛就是因为自己姓了“含辛茹苦”的“茹”。但是,他并不把苦难看成是一种坏事,倒是饶有一番苦中作乐的意趣,正如先生所言“苦难是艺术的根茎,艺术是苦难的花朵”。先生的“苦乐斋”由来已久,我亦早有所闻,却一直没有机会坐在其中,细品“斋”味。最早的“苦乐斋”在西安音乐学院,面积不足30平方米。其中书房兼卧室不足9平方米放置一张小书桌、一张床和两个书柜后,就已满满当当,如有访客,则难以下脚,更况论写字。但房子再小,幸有笔墨相伴,他也依然高兴,故取名“三步堂”,他还从中体味出保持小而妥切的局面远比大而无当更为得体,得意之余,他还戏写了一副对联:“室小堪容膝,楼高可练腿”。由于室小楼高,每逢下雨就会漏水,故又改斋号为“屋漏痕斋”,其后遂三次易名“苦乐斋”,因为先生的生活本是苦与乐所谱成的旋律。
    书艺为国粹,为之难,言之亦难。自古迄今,大凡称得上真正书家者必当具备以下几点:一是学养;二是诗文;三是思想;四是感悟;五是人格,心态“简静”,据此方可逍遥而游之于书艺之海。那么,茹桂先生,则是恰切而相称的。

爱吃面包的阿狸(2014-11-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