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就夹在关中和四川之间、秦岭和大巴山之间、南北双方之间。由于在汉中地区没有广阔的地域可作回旋,南北双方在汉中地区一时的得失往往足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利害关系的胶着程度完全可用“一失足则成千古恨”来形容。正因为此,数千年来,这里上演了无数攻守杀伐的浴血场面,成为汉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根本原因。然而,汉中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政治军事战略格局中,这种基本上属于“通道”,尤其是军事通道,而非“基地”的地位,也决定了其人文旅游资源尽管丰富,但都是小景点,没有能够独挡一方、支撑大局的骨干人文旅游产品,呈现出“虽有‘满天星斗’,独缺‘一轮明月’”的局面。 拿两汉旅游资源来说,西汉辉煌的主要演绎地与体现地是关中,特别是京城长安所在地——西安。因此,“两汉游”的主体与重心在大西安地区,而不是汉中。汉中“两汉游”虽有市区的古汉台和拜将坛、留坝张良庙、城固张骞纪念馆、洋县蔡伦墓等主要景点,但充其量只能是对汉长安遗址文物旅游烘云托月式的补充。 再拿汉中人所津津乐道的三国旅游资源来说,汉中“三国游”最具代表性的“亮点”是勉县的定军山、武侯墓、武侯祠。可从全国来看,与《三国演义》有关的古迹遗址,多达几百处,遍布于20多个省、市、自治区。在众多的遗迹中,与诸葛亮有关的遗迹更是不胜枚举。山东临沂、湖北襄樊、河南南阳、四川奉节、成都、云南保山、甘肃礼县、陕西宝鸡等都在打“诸葛亮牌”。在这一片汪洋中,汉中“三国游”难以浮出水面,一枝独秀。 实际上,在汉中繁星点点般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中,真正从根本上蕴含着汉中发生、发展的源与流,触及、深藏着这座城市之根基的,是蜀道。蜀道,最深刻地揭示了,在璀璨瑰丽、悠久深远的的中华文明史上,汉中作为“通道”而非“基地”、“棋子”而非“棋手”的地位特征。然而,蜀道最精彩的部分却在四川广元,朝天明月峡、翠云廊、剑门蜀道、昭化古城,勾魂摄魄,美不胜收。 三问:汉中客源市场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 得南北之利,兼南北之美,这是汉中独具的个性。因此,“中国南北分界线”是破解汉中旅游难题的一把 “金钥匙”。由此,也决定了汉中的客源市场,以秦岭为界,划分为南方市场和北方市场,这一基本格局与本质结构,是汉中旅游与众不同之处。 陕西省旅游设计院副院长、总规划师崔宁认为,综观汉中旅游资源,汉中旅游可以循着以下思路进行市场开拓:首先,以“秀丽的南国风光、浓郁的南方风情”为主卖点,整合自然山水资源,以陕西为主要客源市场,以西北五省加内蒙古西部——西部中国的北方地区为第二客源市场,以京津冀东北华北为第三客源市场拓展客源市场。其次,以“两汉三国”为辅卖点,整合以其为代表、为典型的历史文化资源,助力前述三级客源市场的层层推进。 那么,汉中还有没有进一步突破局限、开拓市场空间的可能?崔副院长认为,有!那就是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接轨,借力全省“山水秦岭旅游板块”的开发建设,打好“中国南北分界线”这张牌,把客源市场从北方推向全国。 四问:汉中旅游最令人怦然心动的产品是什么? 汉中旅游资源从整体上看,不仅品位高,而且品种多,但要将资源变成客源,还需要一个过程。除了要制定出一个既切合实际又目标高远的市场开拓方案之外,最直接的因素在于,能否把资源打造成适销对路、顾客满意的产品。 对于北方游客而言,汉中旅游最令其怦然心动的,必然是最能体现南国风光特色、最能展示浓郁南方风情的产品。综观目前纷纭复杂、让人眼花缭乱的汉中旅游产品,真正的“亮点”其实只有两类:一类是自然山水游,另一类是生态农业观光游。 自然山水游方面,从目前看来,最有潜力成为汉中旅游龙头景区的首推黎坪国家森林公园。黎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汉中市南郑县境内,是集山、林、石、水和气候田园景观于一体的山岳型森林公园。规划面积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8.2%。现已探明的精品景点160余处,面积9403公顷。共划分为黄杨河、黎坪、石马山、冷坝四大景区。来到这里,给笔者留下最突出印象的是规模大、体量广、品位高、种类全,在全国也算得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质景区。 此外,另一个颇具潜质的景区是位于洋县境内的长青——华阳景区,由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华阳古镇构成。 生态农业观光游当首推每年春季清明节前后的油菜花海,这时节,汉中盆地百万亩油菜花竞相开放,蔚为壮观。加之地势地貌多变,有平坝、有丘陵、有山地,盛开的油菜花与镶嵌其间的麦苗及青山绿水相互掩映,独具特色。为了方便游客参观,每年3月,汉中都要举办盛大的油菜花节。 此外,城固桔园风景区、洋县朱鹮梨园景区、西乡茶园、西乡樱桃沟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产品。 五问:旅游业能否成为汉中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汉中市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提出“旅游活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