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风俗

家乡区县: 湖南省南县

寒假刚开始,我脚踩踏上家乡的土地,妈妈便告诉我,一个远房的外公死了。 我得去乡下吊丧。于是还没来得及拍去身上的尘土,我便整理行囊又赶去奔丧了。

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我们一家从后门进去,看见几个乡里乡亲围在堂屋里烤火,旁边一个红布盖着的就是我那个远方的外公,今天刚去。一张一张席子铺在地上,我便想,幸好这死者没知觉,否则还得再冷死一遍。
我舅舅看我们来了,笑着喊我们。他是守夜的,人死了后要有人守夜,几天不睡觉的。现在没那么苛刻,可以轮着守。
唱道场。第二天入殓,阿姨收了各家的分子后去买了几床子孙被。在棺材里垫上一层,在那老爹爹身上再盖上两层。昨天请了村里的道长们来做法事。全县约有五六个道长班子。一大清早我就被那抑扬顿挫的唱腔叫醒。他们有一种很特别的技术。将所有要说的话用一种沿用已久的调子唱出来。听着他的歌,不知怎的,居然有一种深沉的心安。一种对逝者的尊敬,对生命的依恋在心底随着这悠扬的腔调,幽幽地回荡。此时农村的土地以及这周期黄土地上生长着的文化风俗,让我感到一种朴实的生命的存在。生命退去繁华,退去纷争,回到土地,得到永安。也许这是一种咒语,古老而神奇。他们敲着锣,吹着唢呐。一个资历深的老道那这张黄色的单子在棺材边唱着。唱到一个人名,这些个孝子就得进堂内去跪拜。这样的事情可以持续几天几夜。 取水。道长带着这一群披着白色长布系着麻绳的孝子们去到屋后面的池塘边。首先将逝者生前的衣物烧掉,然后哼唱这些死者安息的词。我们面对着平坦的水面跪下,道长唱累了便歇了会儿,然后拿出个瓶子颤颤的走到水边。舀起满满一瓶子池水,便是取水结束了。回到堂屋内,道长围着房子便哼唱边转悠,用手将瓶子里面取出来的水撒到各个角落。听长者说,水是对亡灵的一种指引。一路撒来的水交给了死者回家的路,在堂屋内洒水是为了告诉他这里是你的家。仿佛人死去后依然存在,使人们对死后灵魂的一种忠实信仰。 过奈何桥。我这个外亲家境不好,是靠着我们几家人才能好好入殓,是一省再省,但终究是程序都有的。晚上,导士们在门外设了个法场。我们一群人在场内排队。跟着道长绕着几个纸扎的神仙牌位跑来跑去。时不时要跪下参拜神仙。我们的步子咋地上画出一个个弧形。一个奶奶告诉我那是在划花,大概是牡丹之类的吧。 最后一天,老人终于要下葬了。他的棺材用一个红色带龙头的盖子装饰着。 下葬后,他们让我们每个人在新坟上撒上一把土。然后又由道长分给我们每个人一些米,说是“发财米”。我姑姑笑这套了一大把,每想到脚一滑,反而掉了一大把,这剩一点点就着。 

周敏(2014-11-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