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与华农大合作共建新农村服务基地

家乡区县: 清远市阳山县

阳山是中国反季节蔬菜之乡,农产品远销珠港澳,此次与华农大合作将为阳山农业带来极大的利好。资料图
清远日报讯 记者唐海浪 昨日,全省首个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华南农业大学启动,启动仪式上,县长李欣代表阳山县人民政府与华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华农大)签署框架协议书,双方决定合作共建新农村服务基地。这是继今年1月双方签署《推进阳山县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合作协议书》后,双方展开的又一次全面合作。
根据协议书,阳山县与华农大将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和新农村建设分布式服务站等5个新农村服务基地,构建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依托、农科教相结合、教科推一体化的岭南新农村建设服务新模式,形成阳山县公益性推广服务、社会化创业服务和多元化科技服务的农村科技创新服务新格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合作共建
1 共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
华农大将发挥多学科、多功能优势和特色,结合阳山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利用阳山县政策和资金等优势,共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集科研中试示范、成果推广转化、农民技术培训以及学生实习创业为一体的辐射整个粤北地区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在阳山挂牌“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综合服务示范基地”,打造由四大经营主体(即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四大发展载体(即现代农业园区、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镇专业村、农产品批发市场)、三大监管服务体系(即技术推广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农村土地产权流转服务体系、金融保险服务体系)共同构成的“4 4 3”模式的珠港澳优质安全农产品供应基地,提高阳山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水平、推广、辐射、带动能力以及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孵化、转移和服务能力。
2 共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
根据《协议》,双方将紧密围绕当地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采取政府、大学、企业三者结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针对阳山县在粮食、水果、蔬菜、畜牧和水产等农产品高产、高效、安全生产和加工等产业发展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阳山县协调组织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其他农业经营组织与华农大开展合作,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挂牌“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特色产业基地”,共建产业研究院、产业联盟和产业培训中心,提升特色产业的水平和产品质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 共建新农村建设分布式服务站
择优选择一批镇、村(站),建设新农村建设分布式服务站基地,挂牌“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分布式服务站”,及时掌握阳山县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需求,结合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等活动,组织师资力量为专职推广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利用各类资源解决实际问题,为当地农民和生产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服务,使之成为连接高等学校与农村发展的桥梁。
4 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对阳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之熟练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为消费者食品安全把关。
5 共建有机农产品基地
对阳山有机农业生产认证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组织专家教授对阳山有机农业生产和产品认证进行技术指导和授课,培养当地人才。
协作联动
委派干部和专家常驻阳山提供帮助
华南大将委派学校管理干部和专家常驻综合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和分布式服务站,提供学校的各种科技信息,帮助阳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农业经营组织及时了解学校的科研动态和实用成果。同时,将根据阳山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咨询和科技攻关,针对阳山实际组织专家开展高端农产品种养研究、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如洞冠梨、阳山淮山、阳山桔、食用菌等)保护开发及开发利用,农产品精深加工研究。
华农大将根据阳山的需要和安排,不定期在两地举办各类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班,或利用农村科技特派员资源,不定期选派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前来讲学,开展技术服务和规模化生产农户培训,培养各类农业技术人才。
联合申报国家、省级重大农业科技项目
华农大将联合阳山县申报国家、省级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帮助阳山引进、开发和推广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逐步把阳山建成甲方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试验示范基地,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基地和农村适用人才培训基地。
■声音
“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将以区域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各类农业服务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校地、校企、校所间深度合作,探索建立以大学为依托、农科教相结合、教科推一体化的农业科技服务新模式。”
———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陈志强

mrshow(2014-11-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