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罗田县骆驼坳中学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罗田县第七中学,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经过近5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罗田县规模较大的完全中学,是罗田县政府、教育局重点发展的农村普高。学校现有教学班59个,在校生人数3343人,教职工近300人,高级教师12人,一级教师165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骨干教师16人,学校拥有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富有活力、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
湖北省罗田县骆驼坳中学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罗田县第七中学,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经过近5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罗田县规模较大的完全中学,是罗田县政府、教育局重点发展的农村普高。学校现有教学班59个,在校生人数3343人,教职工近300人,高级教师12人,一级教师165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骨干教师16人,学校拥有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富有活力、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
学校积极建设高品位的育人环境,校园面积近百亩,建筑面积三万余平方米。校园建设堪称黄冈市一流,先后建成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学生浴室、教工宿舍楼、教职工活动中心共11栋,装备了一流的多媒体报告厅、电子备课室、国家一类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教学设施完善,校园环境幽雅。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硕果累累,多年来,先后有多名学生在国家、省、市数学、外语、物理、生物、化学等各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高考成绩优异,恢复高考20多年来,我校为大专院校输送了四千多名新生,遍及全国各大名校,其中张佐良同学考入清华大学、郭盛桥同学考入北京大学、程习意同学考入中国科技大学、陈中林同学考入南开大学、裴正茂同学考入复旦大学、瞿跃莲同学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甘霖同学考入中山大学、汪庆同学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瞿群欢同学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徐志林同学考入北京体育学院、汤惠敏等12位同学考入武汉大学、李俊峰、项林志等9位同学考入华中理工大学,等等。毕业生留学海外,遍及五大洲,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及水利部、财政部、公安部等部委都有我校毕业生。这样的成绩在全市乃至全省农村高中都是罕见的。十几年来,我校高考无论上省线人数及上线率,还是本科上线人数及上线率均稳居我县农村普高之首。2004年获“黄冈市高考进步奖”。2005年,学校以全市普高第一名的考核成绩跨入“黄冈市示范高中”行列。
学校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湖北省“绿化先进学校”“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卫生先进单位”“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先进单位”,黄冈市“安全文明单位”“青年学雷锋先进单位”“青年读书活动先进单位”“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单位”“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中学实验教学合格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合格学校”。
现任校长:冯建民(高级教师)
1994届优秀毕业生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周金平 赵卫林 徐林 周发金 汤慧媛 肖桂娇
2 骆驼坳中学校志
骆驼坳中学位于罗田县城南12公里处,居骆驼坳镇北街,坐望江垴山脚。罗浠(罗田——浠水)、罗白(罗田——白莲)两条公路在校门外成“丁”字形分开,交通十分方便。
据王葆心《罗田靖乱记》考证:骆驼坳属古镇,原名法堂坳。南宋时,已形成长约6华里的繁华街道,为当时罗田、浠水两县重要的商贸和文化活动中心。元末兵乱,原街全毁。明初逐渐形成集镇,街道建于驼峰山下,因地形像骆驼,故更名为骆驼坳。
驼峰山腰建有文昌阁,为历代文人学士祭圣、设馆传经之地。清末,设有学堂;民国期间,办有国民小学;解放后,扩建为区中心小学。因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1958年3月,罗田县人民政府,选择与驼峰南北相对的鹿角垸,破土奠基,创办中学。是年秋季,招收初一新生两班97人,为骆驼坳小学带帽初中班。1959年8月,初中班从小学分出,另立中学,命名为罗田县第七中学。1960年秋季,学校发展到六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0人,教职员工25人。校园占地50亩,建筑面积1020平方米。
首任校长刘伟业。
建校初期,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经过调整充实有所改善,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1958年,学校为配合大跃进形势,走红专道路,办工厂、农场,大办钢铁,政治活动和劳动甚多,在教学上则不切合实际地“放卫星”,搞诗画赛,有较严重的浮夸现象。随之而来的三年自然灾害,农村经济极度困难,学生大量流失。学校工作处于维持状态。
骆驼坳中学经过40年,特别是恢复高考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22年的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跻身罗田中学的前列。这是坚持邓小平教育理论取得的伟大成果,这是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广大人民对教育事业的关怀和支持取得的伟大成果。历任学校领导思想敏锐,抓住机遇,以谋求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己任,创造条件,克服困难,一步一步地开创了学校的新局面;广大教职工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焚膏继晷,探索规律,钻研业务,言教身传,以高尚的人品和丰富的知识影响着广大学生;我们的莘莘学子成为学校的主体,他们意气风发,追求真理,渴求知识.朝“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目标努力奋斗。正因为如此,才共同形成了骆中精神。这种精神具体体现为:
1.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爱校精神。这种精神虽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总的表现为为民族的振兴,为人民的幸福,为社会的进步,爱护学校一草一木,珍惜每一寸光阴,努力工作,努力学习;
2.知难而进,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学校是一般的乡镇中学,各种条件并不优越,但广大师生开拓进取,团结战斗,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敢于拼搏,勇开顶风船;
3.蓬勃向上,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学校坚持“三个面向”,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师生意气风发,优秀教师换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送走一届又一届,学校不断向前发展,新的优秀人才不断涌现,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骆中精神”是我们的一笔巨大财富,在我们师生的身上得到了广泛的印证。学生雷凤丹为保卫国家的财产,勇于同持刀歹徒展开殊死搏斗,壮烈牺牲,被追认为烈士;考入军校的卢学飞在抗洪抢险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老教导主任姚范生、郭汉卿,老教师郭风梧、龚明,工友夏远容等,他们爱国、爱校爱岗默默奉献,焕发出永久的人格魅力。更为可喜的是,40年来,我校初高中14000余毕业生中,有数以千计的人正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奋发有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贡献。他们中数以百计的人考入高一级学校,在北大、清华、科大、交大、北外、南开、复旦、武大、华工、中山等各大专院校通过深造,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国防等重要岗位上,为振兴中华献出力量。如易德知、瞿季林等已成为胸怀大志,造福一方的栋梁之才;如郭盛桥、冯中朝等已是科坛新秀,受人敬重;如徐四清、李俊峰、胡云贵、陈习意、郑胜平等,留学国外,为攻克科学尖端,正宏图大展。他们为祖国争光,也为母校争得了荣誉。
40年来,骆驼坳中学走出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取得了成绩,各级党委和政府给予了肯定和重视。
1982年,高考获黄冈地区先进单位。
1989年,湖北省教委授予“湖北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1992年.共青团黄冈地委授予“青年学雷锋示范单位”。
1992年,罗田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1994年,湖北省政府授予“绿化先进学校”的奖牌。
1994年,黄冈市教委授予“教学教研先进学校”。
1994年,黄冈市委、市教委授予“德育先进学校”称号。
1998年,罗田县督导室授予“农村中学示范学校”称号。
1998年,湖北省教委授予“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的称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