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年(1573—1620)后期,昆腔流入衢州,明末清初鼎盛。表演形式以坐唱班为主。甚至流人家庭,自娱自乐,专业昆腔班不多。民国7年建立的叶联玉班独占鳌头,班址设在龙游县溪口区灵山乡寺下村。班主叶有福(1872—1932)始办科班,招收学徒30名,出科仅20人。大花银泰,喉音激越,能与小唢呐比高低,唱《单东》中的《大江东流去》一折时,远处闻听器乐声与喉声难以分辨。小花陈明钱,在《访鼠》中表演“原坐穿凳”的特技,艺惊四座。正旦章余友在《济贫》中扮演疯女哑父,惟妙惟肖,判若两人。正吹江济亭技艺不凡。叶联玉曾名闻金衢十三县,足迹遍及寿昌、遂昌、松阳等邻县。民国21年,叶有福去世,其孙叶润芳继办。民国26年日军侵华,戏班转入山区演出,民国29年散班。
昆腔班,首场演出极为隆重,其程序是:一、闹头台。通常为“三五七”头台。二、踏八仙。八仙分对花八仙、赐福八仙、五福八仙、文武八仙、追桃八仙、蟠桃八仙、小八仙、三星八仙等。三、“三跳”。小花一跳“魁星”, 即魁星出华堂,提笔写文章,麒麟送贵子,得中状元郎;老生二跳“加官” (传说此加官系唐朝魏徵),即出示“一品当朝”、“天官赐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条幅,向观众祝愿。此时,台下欢声喧闹,鞭炮齐鸣;大花三跳“财神进宝” 身穿蟒袍,手捧金元宝,向观众示意“招财进宝”。四、副末报场,先报折子戏名。五、开演折子戏。六、闹二台。七、副末报场,介绍正本戏名。八、演正剧。常演《桂花亭》、《摘桂记》。九、生旦对拜(状元拜堂)。一拜天地,二拜父母,然后在欢乐团圆声中夫妻对拜,结束首场演出。末场演出的程序与首场相同,仅在正剧演完后加一折子戏,称“赠戏”以谢观众。
剧目有《荆钗记》、《渔家乐》、《十五贯》、《烂柯山》、《琵琶记》、《金印记》、《连环记》、《长生殿》、 《钗钊记》、《翻天记》、《通天河》等正剧和《悟空借扇》、《佳期拷江》、《相梁刺梁》等折子戏。
能力秀互粉http://www.wm23.cn/wuying123
个人博客互粉http://blog.sina.com.cn/u/2899400125
新浪微博互粉http://weibo.com/u/2899400125?source=blog
互送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uc/56328392.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