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天津的著名学府之南开大学

家乡区县: 天津滨海新区

                                                     南开大学

     1919年南开大学创建伊始,即设置有历史学门。20世纪20年代初期,著名社会活动家和历史学家梁启超来南开大学讲学,《历史研究法》就是在其授课讲义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1923年,南开大学正式建立历史系。著名学者蒋廷黻博士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蒋廷黻博士在南开工作了6年,是历史系的奠基人。1924年,哈佛大学硕士刘崇鋐先生任历史系教授。1930年,美国伊里诺大学硕士蔡维藩先生也来南开历史系任教授。他们的相继任教,充实了师资,历史系的教学和研究 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当年9月,南开大学奉命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为长沙临时大学。翌年4月,又徙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历史系遂并入"西南联大"历史系。联大历史系荟萃了三校著名的历史学家,如雷海宗、刘崇鋐、蔡维藩、姚从吾、郑天挺、向达、陈寅恪、钱穆、吴晗等。他们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如杨志玖、王玉哲、杨翼骧、丁则良、阎文儒 、丁名楠、李希泌等。这些后起之秀中的一些人,后来在南开历史系工作,为历史系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抗战胜利后,南开大学重返天津。历史系立即重新组建教师队伍,杨志玖、黎国彬、杨生茂、王玉哲等先生接踵而至,在历史系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历史系有了长足的发展。50年代初,吴廷璆、谢国桢、辜燮高、来新夏、魏宏运等同志先后来系工作,进一步壮大了师资力量。1952年教育部进行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原北京大学兼历史系主任郑天廷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雷海宗教授相继调至南开,分别担任历史系主任和世界史教研室主任。不久,原北大历史系教师杨翼骧先生等也加盟南开历史系,从而奠定了南开历史系在全国高校历史学科中的重要地位。50年代中叶,历史系除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3个教研室外,还建立了明清史研究室。60年代上半叶,又相继建立了美国史研究室、日本史研究室、拉丁美洲史研究室。历史系逐渐发展为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布局合理、学术特色明显的史学重镇。

     "文革"10年浩劫,历史系的教学与科研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系焕发了勃勃生机。建制迅速发展,形成了中国史、世界史、博物馆学3个专业,成立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上古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和博物馆学6个教研室,并设有图书资料室、文物室、计算机房。1979年,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成立,著名教授吴廷璆担任所长。1983年,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诞生,历史系教授杨翼骧先生兼任所长,古籍所的科研人员,半数毕业于历史系。

     1981年和1986年,历史学科的中国古代史、世界地区国别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史4个二级学科,先后被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87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地区国别史3个二级学科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1994年,历史系又被国家教委确定为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1996年,历史学科被国家教委确定为"211工程"首批立项建设的单位。1998年12月,历史学科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翌年元月,又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6月,"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85工程”哲学社科创新基地“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中心”和“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相继建立。2007年8月,历史学科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二级学科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历史学科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10年,按教育部规定,历史学一级学科分成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本院三个一级学科均获得教育部认定。在2005年和2008年由教育部主持的学科评估活动中,历史学科均名列全国第二。

嵬嵬(2014-11-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