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大学
历史沿革
1951年9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民用航空局第二民用航空学校(简称军委民航局第二航校)成立。毛泽东主席任命方槐将军为校长,周恩来总理将校址选定在天津机场(现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第二民航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新中国民航培训飞行和机务人员,教员多为“两航”起义人员中的知识分子。
1958年12月15日,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
航大校园
1963年6月21日,民航成都机械专科学校与民航高级航空学校的地勤部分合并,在天津机场组建了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机械专科学校,并列入普通高校序列。
1965年,第一批本科生192人毕业。
1981年8月10日,经教育部批准,中国民用航空机械专科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06年5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中国民用航空学院更名为中国民航大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5月,中国民航大学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9个、7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和1个国际合作办学硕士项目(中法航空安全管理硕士),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办学资质。学校有7个一级学科入选天津市第四期重点学科。[6-7]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生物医学工程、法学、翻译。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航空工程、控制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安全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物流工程。[8]
民航总局重点建设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学。 天津市第四期重点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安全科学与工程。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4月,中国民航大学有专任教师106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00余人,博士生导师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4人,民航特聘专家4人,民航中青年技术带头人9人,天津市级教学团队3个。
天津市级教学团队
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任仁良)、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韩萍)、航空发动机构造教学团队(李书明)。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3年4月,中国民航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天津市品牌专业9个、天津市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学校有实习飞机21架,各种类型飞机发动机47台,建有航空器维修执照考管中心、飞行签派员培训中心、工程技术训练中心、147学校、ICAO飞行英语培训中心、中国民航飞行人员执照考试点、中国民航飞行人员ICAO英语考试点等多个国际、国内授权培训、考试机构,承担民航机务、空管、飞行、机场、运输、乘务等各种岗位资格培训。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空管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
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
天津市品牌专业
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
天津市精品课程
普通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英语、C语言程序设计、飞机结构与强度、航空发动机构造等9门。
教学成果
校园景色
截至2013年4月,中国民航大学学生在全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竞赛和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学科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女子柔道队一直位列全国大学生女子柔道榜首,以北京奥运会女子柔道金牌获得者佟文为代表的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各类大赛中披金夺银。学校男子篮球队多次打入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八强并获得第13届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亚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