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水陆空交通便利,老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速铁路、京杭大运河、312国道和沪宁、宁杭、常宁、沿江(常苏)、常澄、锡宜等高速公路,4E级民航常州奔牛机场,构成了常州发达的水陆空交通网。
2011年常州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常州机场新航站楼、京沪高铁常州北站建成运营,西绕城高速公路、龙江路高架南延等工程建成通车。
城市公交
到2010年底,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拥有各种运营车辆2518辆(空调车1844辆),经营线路161条,线路总长2980.8公里,年客运量3.89亿人次,年客运收入3.46亿元。2010年满意度达到86.5%,满意率高达99.5%。常州市先后被评为国家、省级“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
城市公共交通发达,市区内公交车大多可以享受空调车1元,刷卡6折的优惠(学生卡3折,70周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免费)。是继北京以后全国第二个给与市民公共交通优惠的城市。2008年1月1日开通了快速公交(BRT)一号线,是江苏省内首条,也是国内继北京、杭州后的第三个快速公交系统BRT的城市。
快速公交BRT1号线是常州修建的第一条BRT线路,呈南北走向。京沪高铁常州北站---武进公交中心站,全长约29.8km。
快速公交BRT2号线自2009年5月1日起正式开通,二号线全线长21.5km,西林公交枢纽~戚区公交中心站。地铁2012年5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批准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8年),常州市成为全国第29个、江苏省第4个获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也是2011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大检查以来第一个获批建设的城市。
《常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确定常州市轨道交通基本线网由4条线组成,总长约129公里。
按照“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原则,常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18年)》确定先行建设客流量较大的1号线和2号线的部分线路,总长53.88公里,其中地下线50.07公里,高架线3.81公里,设车站41座。
根据建设规划测算,常州市轨道交通1、2号线一期工程估算总投资336.5亿元,其中资本金134.6亿元,资本金以外的资金采用国内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
1号线一期工程。自规划新龙生活区起,向南连接京沪高铁站,高新区组团,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大型居住区,沪宁城际铁路站,中心商贸、金融区,湖塘组团,武进区公共服务中心,高职教育基地和规划武南生活组团,贯穿我市南北方向。线路长34.02km,其中地下线31.21km,高架线2.81km;设站28座,其中地下站27座,高架站1座;建设新龙车辆段,占地约26公顷,建设城南停车场,占地约20公顷;设控制中心1座,主变电站2座及配套机电系统。
2号线一期工程。自钟楼区公共服务中心向东,连接勤业片大型居住区,延陵路商贸区,天宁风景名胜区,城东居住区直至戚墅堰区公共服务中心,横贯我市东西方向。
线路长19.86km,其中地下线18.86km,高架线1km;
设车站13座,其中地下站12座,高架站1座;建设城东车辆段(定修),占地约24公顷;
建设主变电站1座及配套机电系统工程。
常州漕运
古常州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漕运”历史上占重要地位,上通京口,下行姑苏,河川纵横,湖泊密布,北环长江,南抱滆湖,东南占太湖一角,襟江带湖,有仅次于太湖的芙蓉湖,形胜甲于东南,故常州成为“三湖襟带之邦,百越舟东之会”的交通枢纽。
15世纪30年代,江南大水,周忱到江南治水时,大兴围湖造田,堵江水以防涝。20年造田3.7万亩,使芙蓉湖、阳湖、临津湖逐渐缩小,以致消失,造成常州水源不丰,水位失调,使以湖水为主的常州变成了以江水为主,由于运河年久失修,长江流沙淤塞严重,北运漕粮的覆船沉没事故不断。到清朝后期,山东境内运河大部淤塞,漕粮无法从常州转运。道光五年(1825)试航海道运漕成功,常州这个中转逐步东移无锡。从此专以海运,常州与运河漕运的二千多年历史才告结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