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吧——利川名族实验中学

家乡区县: 湖北省利川市

我是天津工业大学杜潇,正在参见网络能力秀活动,今天突然想写一篇梧桐子家乡:我为家乡代言——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我想到了我的初中,对我影响极深的一所学校,甚至改变了我的生活。

成立于1981年利川民族实验中学,在30年的风雨历程中,学校面貌一年一个变化,教学质量一年一个突破,办学水平一年一个台阶。1992年由国家教委、民委联合表彰为“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先后被评为“湖北省中小学综合实力50强学校”,“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北省教改实验学校”,恩施州“‘542’工程示范学校”、恩施州民族学校“五个一”工程建设示范学校、州“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学校”,“州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州教育科普学校”。学校用累累硕果谱写和演绎着跨越腾飞、发展的华彩乐章。

建校之初,学校的师资队伍很是杂乱。二十多名教师中,除3名工农兵大学生外,高中和中师毕业的占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除了要教语文课外,同时还要教历史课、劳动课等,教数学的老师还要兼生物、地理等,即一名老师至少要兼两三门学科的教学。

1981年,学校由原城关高中更名改建,占地18亩,共有2 栋土胚房,6个教学班。

到了二十一世纪,学校先后建成办公室、教室及功能用房11341平方米,购置和整修内部设施,并且修建了比较简易的操场,教师们也有了简易的宿舍,初步做到了三区分明。同时配备了专门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学校扩展到21个教学班,1500多名学生,90多名教职工,教室用微机70台,语音室设备80套,并顺利通过省“两基“验收 ,承办了市“两基”验收现场会。

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投资20余万元,为办公室安装了微机,更新了电教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2008年,投资40余万元,对教学楼进行维修改建。有30多年教龄的谭明祝老师讲的尤为生动:“二十几年前用小黑板做应用题,小卡片做数学题;10年前用投影仪上课;现在用电脑多媒体上课。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的上课方式日趋多样化,各种各样的特色特长班更是为学生们提供了培养兴趣特长的机会。”

杜潇_筱(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