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诗--曹植墓

家乡区县: 周口市淮阳县

       在太昊陵、龙湖这些精典之外,周口还有许多人文景观藏于深闺无人识。说到此,那么就不得不提及《伏羲赞》的作者,三国时期魏国陈王曹植。这位飘泊游离一生的失意者,最终与陈地结缘,长眠于现在的淮阳县城东南。当年在拜谒太昊陵后,曹植即吟诵“木德风姓,八卦创焉。龙瑞官名,法地象天。包厨祭祀,罟网渔畋,琴瑟以象,时神通玄。”的词句,他的作品流传至今,而他却是一直落寞至今。曹植在《洛神赋》中更是多有千古流传的名句,他笔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相传就是伏羲的女儿宓妃。美丽的宓妃掩泣轻诉,其形象何尝不是曹植自己怀才不遇心情的真实写照呢。而曹植与陈地的渊源,竟是始于那洛水之畔的吟唱吗?

   时过境迁,当时的他和现在的他,不知都是一种怎样的心境。这个将天下那一石才独占了八斗的曹子建,作为建安时期文坛突出的代表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厚重一笔。可悲的是怀才不遇的曹植命运多舛,深受自己的兄长曹丕迫害而颠沛一生,“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曹植在兄长的迫害下所作。太和六年二月,已经在东阿城外的鱼山上为自己选好墓地的曹植,不得不再次改迁陈地,继续过着名为王侯、实同囚犯无异的悲惨生活,他终日郁郁寡欢,于太和六年十一月忧郁而去,终年仅四十一岁。他死前,遗令薄葬于陈城南。由于曹植死后谥号为“思”,故后称“陈思王”,其墓被称做“思陵冢”,当地人则俗称之为“四里冢”。

                      

    一连四个冢由北往南依次高度为12米、4米、7米、15米,封土面积依次为1656平方米、400平方米、900平方米、3000平方米。最南端的高冢就是思陵冢。

  淮阳思陵冢;陈运和等古今文人墨客来淮阳游览,都要到此凭吊,并吟诗作赋以示怀念。因此,《淮阳县志》上留下不少诗人的佳作。明代诗人戴昕《思陵墓霭》曰:“望入思陵墓霭长,天涯谁复见曹郎。亭亭古树含春雨,闪闪飞鸦背夕阳。七步才名归寂寞,一回尘梦合凄凉。无端两眼怀人泪,拭向东风漫举觞。”。

liangchenli(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