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三绝

家乡区县: 南充阆中市

  我想说,单说牛肉、蒸馍和醋,只是在说事物的表,而它们数百年来顽强传递着的,则是一种文化的信息。我们真的应当试着去读它,好像捧一件稀世古董。
 

  阆中是川陕道上的要隘。古时,从关中入川大致有两条路,一是穿剑门关到成都,此路近而险;另一条就是从广元沿嘉陵江到阆中,以下经盐亭三台进成都平原,此路远而坦。于是阆中千百年来成为大西北和中原从北部入川的关键地,也成为一座多民族聚集流动人口众多的城市。大西北和中原的饮食文化很自然会沉淀在这个文明的交汇点上,其中典型的会一直流传至今。
黄牛,历来是中原入川的大宗产品。当四川的盐井产量成为全国盐产量的几分之一时,产盐所需主要动力黄牛会有连绵不断的大量需求。随之而来的,是和黄牛有关的一系列食品和菜品。张飞牛肉的原型最早应是这一系列产品中的一员。

                         
  面食是比较典型的北方食品,历史悠久。我们隐约可以看到一种有趣的动态关联,从大西北的馕,山西陕西的馍、饼和馒头,到四川阆中的馍和南充一带的锅盔。值得注意的是,在陕西,被叫做“馍”和“锅盔”的却是大同小异的另一种食品。面食是北方从老百姓到宫廷的日常食品,在阆中,我们似乎可以窥见到它一步步“川化”的痕迹,也可见到其顽强保留原有信息的韧性。
醋,古已有之。据说源头在太原。北方人爱吃醋,尤以西北为盛。保宁醋成型数百年,能够不断发展和扩大,当和上面所说的大西北人口源源不断入川有密切关系。西北人入川,在当地需要大量的醋,自然当地很接近老家的醋种就会发达。
  近代在阆中还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事件,加速了阆中诸多食品受到大西北影响的力度,这就是明末清初四川的一省两治。长达十余年间,在嘉陵江中段发生了许多战役,有击溃张献忠的大战,有明军、清军、川军、农民军余部反复拉锯的多次残酷战争。这一时期,阆中相对比较稳定,一直为清军所占。可以想见,大西北来的各路人马,有皇子如豪格,有后来的名人如鳌拜,更有芸芸者如官员、士兵、将领、家眷、宗教首领、商人、文人墨客,三教九流,一并聚于阆中,必然促进阆中餐饮业的发酵和迅速演化,成为一种兼容并蓄而又独树一帜的文化现象。
                          

格格殿下(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