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烙画反映的是阆中古城曾经的繁华景象,是阆中版的《清明上河图》。”5月13日,在土生金钱庄,导游正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一幅画。
这幅长4.5米、宽1.35米的画,反映了古城大东街的历史场景,昔日的大东街车水马龙,商贾云集。而画中一眼便能辨认标志性建筑就是华光楼和一处徽派建筑群。“我们现在所处的土生金钱庄就是画中的这处徽派建筑群。”
土生金钱庄位于阆中古城大东街中段,坐东朝西。大东街是明清时阆中工商业发展而形成的商贸市场街,是古城最繁华的一条街道,明嘉靖府志称其为东门外“第一街”。清咸丰县志载:“下新街一折而东,市肆喧阗,百货充赢,未有过于大东街者”。而土生金钱庄就是这个时代大东街的见证。
经过考证和专家鉴定,土生金钱庄是典型的安徽风格的建筑,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此院为谁所建,各种资料记载不多,据说,这个建筑群以前是一个姓胡的商人创办的钱庄。
清代至民国初期,阆中为四川重要的水陆码头,是商家云集之地,南北商人均在此汇聚,并建有陕西、江西、浙江、湖广等会馆。而在当时所有的商人集团中,徽商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商人集团之首。“一个经济发展良好的地方,必定有徽商的参与。”明中叶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徽商的崛起,徽商的财力雄厚,他们在各地“盛馆舍以广招宾客。”
清末民初,安徽一些胡姓商人在大东街聚集,很多人已经回忆不起这个院落最早的名字,一些老人回忆,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被叫做“保宁旅行社”,那时,客商云集在此,其院内办起钱庄和当铺,生意非常红火,当铺尤为有名。
随着四川经济重心的转移,这个小院渐渐褪去了曾经的繁华。但这座小院并没有被世人遗忘,当地人都用“徽院”指代这个建筑群。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