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的“特丽莎修女”

家乡区县: 南充阆中市

      贝永光,女,澳大利亚籍传教士,以毕生的精力,传教事主,拯救庶民;收养孤儿,撒播文化;英年早逝,遗恨华夏。

      一个多世纪以前的川北重镇阆中,有一批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籍的基督教宣教士(志愿者),先后踏上了这块后来被定为华西教区的热土,开始传播福音,救赎子民,这其中就包括这位在当地地方文献中没有留下任何片言字语记载的贝永光女传教士。1904年当她于孤身一人来到阆中、巴中、苍溪、仪陇诸县接壤的千佛场,“建圣殿、开支堂、办学校”时,正值庶民百姓煎熬于水生火热之际,灾荒连年,兵燹匪患,弃婴饿殍随处可见。贝教士为弘扬主恩,拯救生灵,在传教的同时主动将她们一一收养,但随后无论是租用的民房,还是新建的教堂,都不能满足逐渐增多的需救助孤儿,于是又在当地正式办起了中国西部、迄今所知的第一家孤儿院,收养人数最多时曾达到200多人(参见王怡:《基督教在四川的历史要略》)。今天,我们已无从查考当时的具体人数、收养的具体情景,但完全可以想象在一个条件极为简陋,时局异常艰辛的岁月,要持续不断地为数百名孤儿“理发垢、问饥寒、施医药、涤脓溃”,同时还要教文化、长才智、学技能,到了男婚女嫁时还要置嫁妆、资农具,这一切的一切远远不是仅仅用艰难困苦就能概括了的。

      当年贝永光传教士“奉主之召”,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拿着十字架,就可以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孤身一人,辗转荒野;就可以传播福音,筚路蓝缕,燃烧青春并奉献终身;就可以将素昧平生的无数弃婴收养,并哺养教化成人,且数十年如一日,这在物质已获极大充裕的今天,都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难得其解的事。由于种种缘故,虽然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完全知晓当年贝教士在艰苦卓绝、甚至跌宕沉浮中,在异国他乡的偏远之地,是如何度过她人生最宝贵的二十七个春秋;但却不应忘记,在上个世纪初叶,曾有一道耀眼的星光划破了黎明前的黑暗,使“千佛”这个偏远、闭塞、落后的古老乡场,从此开始了薪火相传、绵延子孙。自二十世纪中期至今,这里不仅安土乐业民风纯朴,而且还源源不断走出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且几乎连年都在当地府县有独占鳌头、金榜题名之荣耀。昔日曾以为是“穷则思变”之故,殊不知是人性的光辉、文明的火种才使这方土地上文风昌盛,沛然不竭。犹如一道闪电划破漫漫夜空之后,人们就朝着照明的方向匆忙赶路,谁也不需要再去记住那道转瞬即逝的光亮。今天我们应该以敬畏历史的态度,拭去浮尘,还原真实,重新记住这位几乎被湮灭的名字:

格格殿下(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