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老街巷之米市街

家乡区县: 聊城市东昌府

在东昌古城的东门外,从东关大街西首驴市口弯曲南行,约一里半,直到南尽头东昌湖,这就是古老的商业街─—米市街。该街宽约七八米左右,而在历史上街南头有一条偏向东南的大道通达龙湾运河岸上。

民国年间旧米市街北口

米市街是漕运兴盛以来聊城最早的粮食集散地,后来闸口东出现了一条“粮食市街”,为相区别曾加一个“旧”字。此街在清宣统二年(1910)《聊城县志》上有明确记载。当年,这里粮店汇聚,大到粮行、粮栈,小到粮户、粮亭,鼎盛时期足有数十家。每日里买进卖出,交易繁忙,街面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外购外销的车辆则南去龙湾运河岸,然后经旱路或水路南通北达。清代至民国初年,本街设有“粮业公所”,城关七十二家粮行同仁经常在此聚会议事。民国年间,受军阀扰乱,日伪摧残,经济萧条,粮业也逐渐衰微,最终使米市街的粮食买卖结束,仅留下这个象征昔日历史的街名。

米市街上旧时有多处名胜古迹,见于史乘的主要有“海会禅院”、“太汾公所”、“三皇庙”、“忠善祠”等。

海会禅院,又称海会寺,位于该街南段路东,为明代建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朱延禧创建。

清代至民国初年,“粮业公所”设于此地。太汾公所位于该街路东,清康熙年间由山西省太原、汾阳两府客商兴建,初为晋商的临时公寓,后来成为同乡聚会议事的地方。它是外省商人在聊城建立的第一座会馆。

“三皇庙”祀天皇地皇人皇,初建年代失考,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地方人士陈兆杰重修。忠善祠位于海会禅院南,即米市街的南首路东,祀殉难典史周养民、善人李应凤。周养民,庆阳人,顺治初年在县衙任职,爱民如子,后殉于公职。李应凤,家居城内西南隅,乐善好施,舍己为人,遐迩闻名,并受到朝廷的褒扬,树为传统道德的楷模。据本街老人讲,街南段路西曾有“僧忠王庙”(僧格林沁),为清代建筑、毁坏年代无考。

清末民初,米市街上的买卖开始呈现多样化,除了还存在一部分粮店外,陆续出现了各类店铺或作坊。如“全盛德药材栈”,它是东关“怀德堂”名药店兼营的,专做批发生意。还有当铺、酱园等。

1927年,民生染织厂在该街创办,约有职工百人,使用木织机生产白布、花格布等,三十年代初关闭。

ruiqi(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