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聊城古楼东沿安乐巷北行,跨过马宅街,直达红星街这段长一百一十多米,宽在三四米之间的南北小巷,就是步云阁街,因旧时有“北步云阁”街与其隔路相连,故曾称“南步云阁”街。据说,旧时南、北步云阁交界处建有一跨街阁楼,阁楼与县文庙毗邻。在科举时代,考中秀才的学子必须到县文庙祭拜孔子,而该街是必由之路,久之,人们便把临街阁楼称“步云阁”,取“平步青云”之意。而这条小巷便称“步云阁街”。
民国至解放初期,南步云阁街居住的多是手工业者和经商人家。其中,路西杨家在古楼东街今新华园门口开办“玉兴隆”干鲜果品店,由杨锡纯、杨洪志父子经营,至1946年解放军围城时终止。解放初期,杨洪志又干起了卖颜料的生意,公私合营时加入五金公司,至六十年代退出。杨家北邻庞家,在东门外驴市口西路北开有门市,主卖篦子。解放初,庞庆春、庞友春赶集,串乡卖梭子等织布工具。杨家南邻是柳家,民国年间,柳凤祥在天津从事百货业,解放初回聊,后来加入百货公司。解放前后,路东有张家馍馍房,有从事理发业的魏玉胜。路东居民苏金祥在家里织袜子,也赶集替人加工。路东金家是该街的回族家庭。主人金庆兰,又名金春庭,初卖油条,后开油坊,还开过杂货店,与人合办过摄西书局,后人中出了几位英雄志士,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