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民间一般称为“火德真君”,对打铁、烧窑、开茶馆等行业来说,火是他们的生意之本、进财来源,因此他们最敬重火神。对一般人家来说信仰火神是求它保护,免遭火灾。总之,火神是人们居家的保护神,利用火获取熟食,利用火得到光明。无论是居家的生活神还是有赖于经营的生产神,都包含了人们祈求幸福安康生活的美好愿望。
人们的幸福安康除了基本的物资需求外,尚需要有良好的道德操守来规范,1918年蔡元培在当时的北京大学首创“进德会”组织,目的在于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净化社会风气。规定凡是“不嫖”、“不赌”、“不纳妾”的方有资格加入“进德会”。自此,“进德会”这一特殊的社团组织相继在全国普及。韩复榘主鲁期间,于1932年8月成立“进德会”意在 “砥励德行,促进文化,戒除一切恶习,养成健全人格”。“进德会”总会设在济南,各县设分会。聊城“进德会”会址设在火神庙内西侧有厦檐的五间大堂屋里。
“进德会”的各种建设和文化体育等活动,对促进发展聊城近现代文化、文娱、体育事业起了积极作用。当年,火神庙庙门、庭院和大殿修饰一新,除为军政人员设“台球室”外,还设有乒乓球室、图书室和阅览室。民国二十二年(1933)聊城籍知名画家呼盉斋在城内火神庙举办个人画展,为遭受水灾的武汉地区募捐。同年8月20日,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来聊城住在进德会,并于次日在此观看武术表演,韩颇高兴,赏大洋500圆以资奖励。民国二十四年(1935)聊城“进德会”设立图书馆,购进一批上海出版的新文化读物,供人借阅。此外,聊城省立三师、二中的学生在此演出主张破除迷信、婚姻自由的话剧。聊城绅商也请来无声电影和曲艺魔术团体在“进德会”演出。民国二十七年(1938)5月,冀鲁豫青年记者团和聊城儿童救国团在此召开会议宣告成立。
民国时期,聊城书法界有名的“三臣”,其中刘志岑(名克平)、顾逢臣(名绍年)均在本街居住过。顾绍年因住址邻近西顾家胡同故在《东西南顾家胡同》一篇中介绍,在此,仅将刘克平先生作一简要介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