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街是古老东昌府的历史名街。它位于光岳楼的东南方向,西起古楼南街,东至东口南街中段的牌坊口,与二府街相接。街长约 250米,宽在6至10米之间。清代、民国时,街西段(今实验小学大门以西)名为“孙家胡同”,街东段名为“状元街”。东首因旧有“昭勇坊”,路口称为“牌坊口”;昭勇坊西边的一段,居民习惯称呼“牌坊上”;东边的一段,则称“牌坊下”(已到二府街西段)。解放后,孙家胡同与状元街合并,为纪念在此街光荣牺牲的抗日英雄张郁光烈士,命名为“郁光街”。1959年,郁光街办事处在本街设立。从此“郁光街”又指郁光办事处所管辖的南半个古城区域。1982年为突出地方历史文化,本街恢复传统名称─—状元街。
状元街上原有两座规模宏大的石牌坊,一座是元代建筑“状元坊”;一座是清代建筑“昭勇坊”。状元坊位于街的中部,据清末《聊城县志》转引《永乐大典》的记载:元朝有一位马姓书生,科举高中,家乡人为其建立牌坊以彰显荣耀。马氏不一定是状元,称为“状元坊”是家乡人对他的恭维。清末《聊城县乡土志》曰:“状元坊为修撰邓钟岳建。”这里所说的“状元坊”并非那座元代建筑,因为那座到清末时早已踪迹无存。它指的是清末乃至民国仍矗立于本街东首的邓氏牌坊,却把名字弄错了。这座邓氏牌坊实叫“昭勇坊”,清末《聊城县志》曰:“昭勇坊在今状元街。康熙二十三年邓秉恒建。明代邓氏世袭昭勇将军,故名。后秉恒曾孙钟岳状元及第,因以为状元坊者,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