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2月出版的《聊城市地名志》对楼南大街作了如下描述:楼南大街为古城区四条大街之一,北起光岳楼,南至南门水桥与南关街相连。长 500米、宽18米。明洪武七年(1374)光岳楼建成,以方位得名古楼南街,又名楼南大街,俗称“楼南”。1992年随古楼广场开发建设和海源阁的复建,其北半部改铺水泥混凝土地面,南半部仍为1966年铺设的沥青路面。古楼广场两侧房屋改建成仿古式二层楼房。沿街有市政府机关招待所(亦称海源阁宾馆)、工商银行、市供销社疗养院等单位。距古楼较近的地面建有“楼外楼商场”、饭店以及市人民医院分院。中段西侧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源阁。
自从有“楼南”名称以来,这条旧城区的大街已历经六百余载。通过记述它兴旺和衰落的经历,可以发掘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彰显出该地浓重的文化内涵。
据原聊城糖酒供应站高级经济师刘洪山先生的史料得知,该街距光岳楼百米左右的路西曾有明朝一品镇国将军刘通府第的建设。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刘通在吴王朱元璋军中,随朱平定南方诸雄。明洪武元年(1368)又随大将军徐达北征,是年2月随军攻克东昌并驻军于此,是年7月,刘通继续随军北征,8月攻占元大都(即今北京),被任为燕山前卫千户。洪武二年(1369)刘通随军征战大宁和元上都开平。洪武四年(1371)奉命回东昌建平山卫。洪武二十一年(1388),刘通又随蓝玉北征,侦察得知败退的元朝廷第二代嗣君元益宗脱古思帖木儿藏匿在扑鱼儿海,4月丙辰夜,蓝玉军突至,脱古思帖木儿仅率数骑突围,逃至土剌河(今土拉河,位于蒙古乌兰巴托西)被其部卒缢死。至此,元彻底灭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