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桥古渡距修文县城西二十公里乌栗乡绿水村之荒田,有一座原始而简陋、古老而奇特的索桥,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凌空横跨于修文与清镇分界的猫跳河上,桥索粗如大拳,长约24米,桥高约10米。两岸悬崖峭壁,河谷幽深。雄奇而又险峻,水流湍急,最大的流量为每秒数十立方米。
这是一座竹索桥。它是:"岸大石上凿石为鼻,取大绵竹捻之为索,拴于两岸之石鼻,索上穿短竹筒,一削木如牛枷担系竹筒上。渡者自缚于枷担上,两握竹索,渐次换手移握而前,则竹筒亦随之以进,须臾往复。"有惯于渡索之山导,无须用手握索,而是以手握筒,将身稍微一摆,轻如猿猱荡秋千,眨眼溜到对岸。竹筒终不耐用,后改用小枷担,加于竹索上,人缚于枷担下面,双手移握以进。还有用拉绳,将彼岸的人用绳拉至。人渡索上,面向苍穹,背临深渊,对岸崖悬壁陡,岩高谷深;下面惊涛骇浪,奔腾咆哮,人在索上悬空晃荡而前,甚是魂惊魄动,虽"渡者不若",而"观者骇然","稍一不慎,则遭灭顶之凶,子孺则尤有望洋之憾"。索渡虽如此凶险,然而,在旧社会,它确是修文、清镇两县人民世代交往的捷径,否则,必得绕道百余里。正因如此,"而渡死者,间数年必一闻焉",甚而一年数闻。这里,不知记载过多少人的血泪和痛苦,也不知留下了多少人的哀号和叹息!民众曾在岸边立一贺顶石柱,名叫"阿弥陀佛",以保佑渡索者和追荐不幸落水者之亡魂。因此,人们早已深感索桥"是亦亟应改良者也"。可是,在那时,这不过是一场梦想而已。
谷堡乡
谷堡乡
关于索桥之建造,不知起于何朝何代。传说有一对热恋中的苗族男女青年,"隔河看见眉和眼,相见难于上青天",似银河的牛郎织女。然而,这对聪明的年轻人不甘心命运的摆布,他们从岸上砍下无数根大绵竹,把绵竹划成一根根竹篾条,再把篾条扭成竹索。竹索一天天扭长了,可以拉到对岸了,于是各自握住自己扭成的竹索一头,将另一头同时朝对岸抛去。不知抛了多少回,丢了多少次,终于使两条竹索在水里搅缠在一起,他俩紧紧地拉着这千丝情、万缕意的竹索,谁也不愿松手,久而久之,竟化做两尊石头,兀立在猫跳河两岸,变成一座竹索桥。 这毕竟是传说,是古时候人们最美好的愿望罢了。但索桥的建造,现已难以说清。久远的已无从考证,兀立于河岸渡口的石碑,又由于"文革"间当成"四旧"破除殆尽。然而,所幸的是〈〈修文县志稿〉〉载有建修索桥渡口的碑文:"道光十年,庚寅八月,里人朱玉堂、李时清等建修渡口,工既竣,泐碑以记功德。"其渡口碑的碑序曰:"禹疏九河,奠高山大川,足见天工,亦赖人力有以成之也。故古来崎岖之地,莫不赖人力而后乃成坦途也。索桥一河,界于清镇修文之间,修界尚属平易,清镇则壁立悬崖,爱就其夹槽,可以容身。往来之处,造木梯以利人行。然人犹病涉,危险堪虞。两崖众姓,因各捐资出力,易木梯为石梯,化险道为坦道,天从人愿,克底厥成,可免不测之虑。愈见天工之与人为,实相城以有成也云云。"此外,还载有"碑上捐资之人,除唐、王、鲜、冷各姓外,有马阿、肋 代、晰岩、老幺等名目,足见当时苗民尚众。"
索桥虽则简陋,却是兵家之要隘。威震贵州的何德胜花灯教义军节节胜利。"癸亥(即1836年,同治二年)九月,开州(即今开阳县)失陷",同治二年冬二月十七日,"何德胜陷修文县城",分兵"出六广河,团众降","复集大队约五千人于乌栗,直逼索桥。"义军虽声势浩大,却被对岸由吴学汉纠集的"大半颜色惨沮,站不知所为"的小小乡团扼索所阻,义军不得已,乃"分股由下流狗洞伐木渡河,突击其后","使乡团势不能支,团众溃散",义军进而"窥西南,清镇,镇西卫一带。"
1936年初,中国红军长征北上抗日来到贵州,红二,六军团从扎佐到修文,其先遣部队于2月1日到达索桥,从这里抢渡,占领对岸,守住渡口。国民党反动派随即发现,调飞机狂轰滥炸。一次只能溜渡一人的索桥,怎么能渡过红军的千军万马呢?为了保证后续部队迅速渡河,必须另寻他途,修建便桥。建桥缺乏木料,贫农周正扬将自己准备修房用的三丈多楼板献了出来,佃农杨玉清拆下自家的两扇大门送往修桥工地……,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以河中央露出水面的一方巨石为天然桥墩,"只数小时,一座六尺宽的便桥就横跨在猫跳河上",从而保证了结集在荒田的二,六军团在两天内顺利渡河。至今,当地老人还能绘声绘色地讲述党内感红军架桥抢渡时的惊心动魄的场景。而索桥两岸敌机轰炸残留的累累弹坑至今历历可数。
谷堡乡
谷堡乡
光阴荏苒,日月更新。如今的索桥古渡文物古迹依然尚存,周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梯级电站先后在猫跳河上建成,且不说上游的三,四级电站,光在索桥下游更有一宽敞的铁索桥悬空卧在河上。五级电站下游不远,是修文,清镇两县人民自由来往的通道。
索桥古渡沟通猫跳河两岸,使两县人民世代交往,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而现在彩虹般的铁索桥和宏伟 的水库大坝,却是连接两县人民的友谊纽带。那梯级电站纵横交错的高压电网,把一串串珍珠撒遍了贵州高原的山山水水,恰似璀璨的线谱和音符,谱写了一支新时代的颂歌,把光明和幸福送给了千家万户。
索桥啊,你是历史的见证,你过去饱尝了人世沧桑,如今又正视兴旺的现实,展望那光辉灿烂的未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