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日报社副总编辑吴文立通过论证指出人们常说的:“聊城护国隆兴寺始建于北宋,兴于明初,为朱元璋八大护国祝圣道场之一”有误,故将“聊城护国隆兴寺”改称为“聊城隆兴寺”。据清嘉庆二年《东昌府志》和清宣统二年《续修聊城县志·通纪志》记载:“明惠帝建文二年十二月(公元1400年),燕兵薄东昌。盛庸击败之。斩其将张玉于白玉桥。燕兵走馆陶,盛庸邀诸屯军合击燕,绝其归路。”这段文字记载的是明朝初期,明成祖朱棣以“靖难”为名,起兵反对明惠帝的南京明朝政府,挥师南下攻打东昌府时惨遭失败的事情。根据民间传说,在这场战斗中,朱棣险些被盛庸所擒,靠躲在当时隆兴寺前一个石拱桥下,才躲过一劫。朱棣当上皇帝后,将聊城的隆兴寺命名为“护国隆兴寺”。
据 12月8日《聊城日报》:12月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委员林峰海主持召开2010年度市规划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聊城护国隆兴寺规划方案》等,会议指出,恢复重建隆兴寺是群众的希望和要求,一定要遵循民族宗教政策进行,建筑设计要体现寺庙风格。要按照一流的规格进行恢复,建设规模和档次要高。要做好铁塔的保护,将其放在重要位置进行处理。规划修订完成后要加快推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