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桥,俗称五里桥,横跨晋江出海口的晋江市安海镇与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处,扼晋江、南安两地水陆交通的要冲,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的主要港口―安海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桥为南宋绍兴八年(1138)僧祖派倡建,惜未就,二十一年(1151)由泉州郡守赵令衿继续主持建造,一年后告竣,历代屡有修葺。史载“酾水三百六十二,宽一丈六尺,长八百一十一丈”,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现存石桥为平梁式,东西走向,全长2255米。361座桥墩,采用“睡木沉基法”筑造基础,再根据水流走向分别以花岗岩条石纵横交错叠砌成长方形或单边、双边舟形,桥孔跨度最大达8.6米。桥面宽3-3.8米不等,以5-7条花岗岩石梁铺架,石梁长度8-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桥两侧置石护栏,柱头雕狮子、蟾蜍。桥头两端各建有一座门楼,桥道间建有水心亭、中亭、官亭、雨亭、楼亭等5座,供人歇脚。迄今仍保存有石将军4尊及历代修桥碑记14通。在桥的南北两侧,可见方形石塔4座、圆塔1座阜立水中。
桥头东端进入晋江安海镇的路口处,耸立有宋代建的“瑞光塔”一座,花岗岩石基座,砖构塔身,密檐仿楼阁式,六角,五层,空心,高20.5米,壁刷白灰,俗称“白塔”,相传系利用建桥余资所造。
安平桥,宏伟壮观,工程浩艰,是中世纪世界最长的跨海港平梁式大石桥。
1961年3月4日,安平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桥两侧35米至堤岸,东至瑞光塔,西至海潮庵。 此桥工程前后历时13年才告落成, 是一座花岗岩和沙岩构筑的梁式长桥。 安平桥长近2700米(810丈),是我国古桥梁中首屈一指的长桥。 它保持全国桥梁长度的“冠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