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区名胜古迹

家乡区县: 聊城市东昌府

鲁仲连台

鲁仲连,战国时因有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故事而得名。据有关资料记载,鲁仲连台,系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东昌知府陆梦履为纪念历史名人鲁仲连于三迁之后的聊城东门外建(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故事发生于今阎寺镇聊古庙处),鲁仲连台亦名“高士台”。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县令黄汝铨重加修葺“高士台”,为楼于其上,书曰“射书处”,楼与城墙齐高。

嘉庆二年知府毕亨再次重修高台,且撰《鲁仲连射书台记》碑文。重修后,“台高七十余尺”,其上崇楼壮观。民国初,楼即不存,台基完整。1935年,范筑先拓宽东关大街时将该台拆除,目前计划重建。

聊城有位老人曾发现过一块刻有“鲁仲连射书处”的石碑,并亲眼见到民工将石碑埋在地下。1985年,他又在清真西寺无意中发现了“鲁仲连射书台记”石碑。根据他提供的线索,在清真西寺找到了被当作台阶用的康熙三十一年的“重建鲁仲连射书台记”碑。

据清代谈迁《北游录》记载:丙午。晨刻。同陳冰遠步五里。渡浮橋。入東昌北門。城堅濠廣。先朝鐵鉉之所守也。光嶽樓當城之脊。凡四層。其架棟如井字。俗傳魯班之斤。妄也。碑刻俱蕪猥。且不詳其所始。尋出東門。即魯仲連射書處。往年大水塞東門。由子門入。仲連祠尚歲祭。祠廢於水。

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故事

鲁仲连,茌平县王老乡望鲁店人,至今该村仍保留着鲁仲连祠,以纪念这位义士。聊城人民为纪念他,曾在古城东门外建有鲁仲连射书台,为聊城一景。

早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476年),聊城就是一个重要的城邑。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221年),齐燕之间曾为争夺聊城进行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有详实记载:“燕将(乐英)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困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这时,鲁仲连来到聊城,“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

鲁仲连在书中对燕将陈述利害,晓之大义,或退或降,不要负隅顽抗。书中言辞恳切,“燕将见鲁仲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杀。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

ruiqi(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