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为福建省重点高校,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新一线城市、福建省会福州市,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中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是福建省本科一批招生高校,“2011计划”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已与台港澳和美国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多年位列中国师范类大学10强。学校前身为1907年由清朝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新中国成立后经调整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目前学校已发展为全国百强、福建三甲的综合性大学。学校有旗山、仓山两大校区,占地3500多亩,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全日制学生21000多人,研究生6000多人,设7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管、农、艺等学科。
福建师范大学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一所具有几十年光荣传统的省属重点大学,是我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前身为1907年由清朝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建国以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0年撤销,1972年复办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
1946年改称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院,1944年国立海疆学校创建,1950年撤销。1950年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国立海疆学校(师范专科)合并升格为福建省立师范学院。 1969年福建师范学院、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合并组建福建师范大学,
1970年福建师范大学撤销,1972年复办。
1908年华南女子大学预科-华英女子学堂创建
1911年华英女子学堂(华南女子大学预科)升格华南女子大学
1917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开始创办四年制本科专业。
1921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决定向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申请学士学位的授予权。
1922年9月28日得到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的临时承认证书。
1933年华南女子大学更名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
历史沿革图1934年6月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永久立案。同年又得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正式承认具有文学士与理学士两个学位的授予权。1951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和福建协和大学合并并入福州大学,1953年福州大学改名为福建师范学院。1984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部分校友资源)复办福建华南女子学院,现发展为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1915年福建协和大学创建
1931年福建协和大学更名福建协和学院
1936年福建学院(农科)并入福建协和大学
1942年福建协和学院更名福建协和大学
1951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和福建协大学合并并入福州大学,1953年福州大学改名为福建师范学院。
1910年福建法政专门学校创建,同年改为私立福建大学。1929年改为私立福建学院。1951年并入福州大学,1953年福州大学改名为福建师范学院。
1970年福建师范大学撤销,1972年复办。1983年福州所管辖的福清师范学校并入,后为福建师大福清校区。
2003年,福建司法学校(1983-2003年)并入该校。
2003年11月,福建师范大学确立为首批八所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2007年11月,福建师范大学迎来百年华诞。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等出席庆祝大会。
2012年11月,教育部与福建省政府在福州签署共建福建师范大学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和福建省委常委、时任副省长陈桦代表双方签署协议。福建师范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大学行列。
2012年12月,福建师范大学成立董事会,福建省政府省长苏树林任董事会主席。
2014年1月,福建师范大学确立为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
百载春秋,薪火相传。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曾在学校任教。虽然学校数度易名,几经迁徙,但经过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的共同努力,砥砺出“知明行笃 立诚致广”的校训精神,孕育了“重教 勤学 求实 创新”的优良校风,不断推动学校事业向前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抓住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机遇,凭借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春风,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校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习近平、贺国强、李瑞环、李岚清、周光召、钱伟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历任福建省领导同志,先后多次到校视察指导工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