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王应山撰《闽都记》载,宁德十二都有霍童山,乃神仙霍童所居,谓霍林洞天。为天下三十六洞天第一。唐司马承祯修炼于兹山,跨鹤飞升,又名鹤林。如今的霍童镇(乡)应当就是古时的十二都,我们所去的霍童镇则指的是镇政府所在地的霍童古镇。
霍童古镇北临霍童溪。霍童溪发源于政和鹫峰山脉北段和洞宫山脉南段,汇政和、屏南以及周宁的部分水系,注入三都澳,流域面积约560平方千米,是福建“五江三溪”之一。霍童溪上游溪流狭小,进入霍童镇的柏步村后水面豁然宽阔。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霍童古镇自古就成为商贾之地。据宁德县志记载,宋时霍童就设有官市,明清尤甚,民国时期也颇繁华。
霍童山深邃藏秘,道观庙宇隐现林间,方士僧人踪影迭现。南北朝时就有规模壮观的道教宫观——鹤林宫,是福建第一座道观;支提寺为天冠菩萨道场,唐时有高丽僧人元表受从心王菩萨法旨负经寻支提,拜“天冠”,故有“霍童以仙著,支提以佛灵”、“未登霍童空寻仙,不到支提枉为僧”之称。支提寺规模宏伟,保存有千圣天冠、大毗卢千佛托、《永乐北藏》全藏经书、五爪金龙紫衣等四大国宝。霍童境内尚有仙岩寺、化成林、甘露寺、小支寺、仙峰庵、无难堂、禅德院等佛教寺院。
霍童镇古建筑多,粉红色的墙体和屋顶,十分醒目。镇东头有一“文昌阁”,据说是在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由县令汪大润发动乡人始建。阁成后,霍地文风蔚然、科第蝉联,“十二都兴文之地,第一重登阁之门”浓缩了霍童人对文昌阁的感情。文昌阁占地约700平方米,由门楼、文昌阁、后殿组成,现有的建筑是2000年重建的。文昌阁为八角形木结构建筑,翘角三重檐。阁内塑有文昌帝、魁星爷圣像。殿阁雕梁画栋。四壁彩绘讲得是历代学子、文人贤士求学成才的故事传说,也有如朱熹等名人的励志语录。霍童人感神灵荫庇、汪氏大德,如今文昌阁内香火颇为旺盛。镇区内最经典的地方,当属那条古屋夹道的老街。街上有一根矗立了200年的木旗杆,街尽头有象征文运昌盛的文昌阁、武运昌盛的武胜庙。霍童早在1万年前就有人类先祖活动,史前文化遗址多处,古建筑群落尚存。霍童古民居大多保留了先民的群居特色,各个宗族以先后顺序建立自己的集居地,通常以一家一户或一户多家为特征;而在历史的演变中,古民居又分出了青砖、木质结构及三合土墙三种外观。青砖外观的,自然是当年的大户人家,沿着街尾路边而建的青砖大院,每户大门前都有一个雕刻精美的牌匾,上书“云蒸霞蔚”等字样,院内的对联和雕花的木栏,有意无意透露各家各户的渊源脉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