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古港码头原称酱园码头位于广州,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人文历史气息浓厚。此地共分为四个功能区,纪念展示区、古港公园区、栈道餐饮区及村头广场区,是集展示、传播、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型景区”。
黄埔古港码头位于海珠区的黄埔村,北临新港东路,南隔黄埔涌与仑头相望,西临东环高速公路,东隔珠江与长洲、深井相望。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黄埔古港地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纪念展示区、古港公园区、栈道餐饮区及村头广场区,集展示、传播、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型景区”。
黄埔古港位于今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琶洲街黄埔村。
黄埔古港地处广州,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别明显,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年平均气温在 20.6℃~22.5℃之间,总体与常年持平(从化市年平均气温为20.6℃,破当地历史最低纪录),但气温在年内的异常较明显,1月、2月气温显著偏 低,3月、9月、10月则显著偏高。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7.4℃~38.8℃之间,年极端最低气温在 -0.2℃~4.6℃之间。
黄埔古港历史陈列馆投资45万元左右,利用黄埔村内的梁姓祠堂改造而成,总面积约达2000平方米,将由壁画区、实物区以及中心展区3个部分组成。其中,实物区是陈列馆最有特色的部分。设计人员将四散在黄埔古村内的40多件历代建筑材料,如石梁、石柱、石刻等集中在一起,在院落中营造出一个“残垣断壁”的景区。设计人员称,他们没有选择把这些文物围起来展出,是希望让游客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古港文化的辉煌,能唤起一种类似走进圆明园的怀旧之情。
在展馆的壁画区内,横亘着一幅长31米、高1.5米的大型汉白玉描金壁画。画内描绘了黄埔古港“一港通商”时期万船来埠的繁荣景象,著名的“歌德堡号”、“中国皇后号”等都位列其中。据了解,这幅壁画是在一些外国人写生留下的图画的基础上设计而成,全画力求逼真地反映出黄埔古港当时的繁华景象,堪称经典之作。
展馆2楼是全馆的中心展区。此处沿用了清朝古建筑风格,区内按照传统的“锅耳房”形状设计的展板位“九曲十八弯”。这布置26个展板,古港的辉煌和古村的遗韵尽归于此。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4块重修南海神庙碑刻也收藏在这里。
百年沧桑。当昔日的辉煌逐渐消失在慢慢淤积的古港渡口,黄埔村沉默了。今天的黄埔村已经看不到昔日黄埔港口码头那种繁荣的景象,但依然保持着古朴的底蕴。一块青砖,承载着一段辉煌;一片瓦砾,掩盖着一个故事;一块碑石,铭刻着一处繁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